史學(xué)·體裁·正史
史書分類名目之一。據(jù)《四庫全書總目》 的說法,最早將“正史” 作為史籍類名的,是《隋書·經(jīng)籍志》。《隋書》是唐代官修的史書,代表官方的意見,也就是說,所謂 “正史” 就是被官方認(rèn)定的 “正宗” 或 “正統(tǒng)”。“正史” 的數(shù)目,歷代不同,宋代有 “十七史”,明代有 “廿一史”,清代有 “二十四史”,故前人有言: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二十四史” 是清朝乾隆皇帝欽定的,它們是: 《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北洋政府增 《新元史》為 “正史”,于是又有 “二十五史”之說。現(xiàn)代出版商或加入《清史稿》,于是 “二十五史” 又另有說法。除 《史記》、《南史》、《北史》等為通史外,“正史”大都為斷代史,采用紀(jì)傳體的形式。紀(jì)傳體以皇帝本紀(jì)為綱,故近代梁啟超在提倡 “新史學(xué)” 時,將“二十四史” 斥為 “帝王家譜”。其實,紀(jì)傳體的形式正是傳統(tǒng)社會的歷史寫照,并非史家阿諛奉迎。平心而論,在各類史書中,“正史” 是最權(quán)威的,即使 “正史” 中有曲筆或隱諱,也絲毫不影響這種權(quán)威性,原因非常簡單,“正史” 所依據(jù)的一般都是最原始、最全面的史料,而野史則多半是故事性的片斷記敘,往往出于道聽途說,全面性談不上,準(zhǔn)確性更是成問題。何況,“正史”的編撰者大多是當(dāng)時第一流的史學(xué)家。因此,歷代史家最看重的還是 “正史”。一般而言,唐代以前的 “正史” 多為私撰,如 《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 唐代以后的 “正史” 多為官修,如 《晉書》、《隋書》、《宋史》、《元史》、《明史》等。官修的 “正史”,多由當(dāng)朝宰相掛名當(dāng)主編,因為后一朝修前一朝的歷史,經(jīng)常遇到非常敏感的問題,需要由宰相來拍板; 同時,這也是統(tǒng)治者操縱史筆的一種方式。
上一篇:宗教學(xué)·道教·正一道
下一篇:政治學(xué)·學(xué)說·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