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道士
道教神職人員與教徒的通稱。道士之稱始于西漢,但指方士或有道之士,東漢張陵創“五斗米道”,人始稱道教信徒為道士。因道教徒追求飛升成仙,世人又稱道士為羽士或羽客,女教徒則稱女道士或道姑。有的地方尊稱道士為道爺,對女道士也這樣稱呼,而不稱道婆或道奶奶。道士之間互相稱道長、道兄、道友,教外人士也可以這樣稱呼他們。道士中被公認為德行最高、學識淵博者,一般多加上先生或真人的尊號,除了由道士推戴外,多是由朝廷頒欽賜或追謚。天師也是道士的尊稱,但宋朝以后,則成為張陵及其嗣位掌教子孫的專稱。金元以后,道士又分為出家的道士和在家的道士,全真道的教徒是出家的道士,不能結婚,不能食葷腥,必須到道觀或道宮修行受戒,主持宮觀事務的道士一般沿用佛教的方丈、住持、監院等稱謂; 正一道的教徒毋須出家,可以在家修持,可以結婚,俗稱火居道士。道士的服飾也有統一規定,道袍和大褂是日常服裝,戒服是教徒受戒時穿的禮服,法衣則是高功和方丈作法事或舉行齋醮儀式時穿的禮服,花衣是經師上殿時穿的繡花衣。道士戴的帽子叫做“巾”,有唐巾、浩然巾、逍遙巾、純陽巾、南華巾、混元巾等幾十種名目。在齋醮法事等莊嚴場合,還要戴冠,有黃冠、五岳冠、蓮花冠、星冠、五老冠等。
上一篇:宗教學·佛教·輪回
下一篇:宗教學·道教·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