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附:語言學·說文解字
漢語文字學的第一部著作。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在今天看來,是一部最古的字典,但在許慎當時看來,則是以字典形式出現的古文家說經的專著。許慎在 《說文解字敘》 中稱: “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 《說文解字》 的編撰目的最初是為了 “通經”,而且是 “古文經”,所以其中所收的 “文” (獨體為文) 和 “字” (合體為字) 不是當時流行的隸書 (今文),而是小篆、籀文 (大篆) 以及六國文字,漢代統稱為 “古文”。實際上,《說文解字》就是當時的 《古漢語字典》,所解說文字以小篆為主,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個,然后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籀文 (大篆) 等異體字作為重文分別附各字后面。《說文解字》 是最早從形、音、義的角度解釋文字的“字書”,不象 《爾雅》 那樣只是訓詁材料的羅列,而是根據漢字“六書”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的原理,以小篆字形為對象,分析漢字的形、音、義及其聯系。許慎的基本原則是 “以形為主,因形以說音、說義”,每字下面先 “訓義”,其次 “說形”,再次 “釋音”。如:“詩: 志也 (義)。從言 (形),寺聲 (音)。” 又如: “仲: 中也(義); 從人中 (形),中 亦聲(音)。” 《說文解字》 既是當時的《古漢語字典》,故其多注意漢字的本義,而且成為最權威的解釋,后代編字典詞典,在漢字的本義方面,仍要依據 《說文解字》。許慎對所解說的文字,從形體結構上找出共同規律,首創部首分類法,其基本分部和分類原則,直到兩千年后的今天還在沿用。
上一篇:倫理學·人倫·誠
下一篇:政治學·學說·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