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附:語言學·廣韻
古代第一部官修韻書。北宋陳彭年等奉詔編撰。是在隋唐《切韻》 系韻書的基礎上擴充增訂而成,故全稱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就是本《切韻》而廣之的意思。全書共收字二萬六千余個,分為二百零六韻,注解近二十萬字,既注明反切,又解釋字義,還分析字形,實際上是一部融形、音、義為一體的 “同韻字典”。這是它超過前代韻書包括 《切韻》、《唐韻》 的地方。《廣韻》是隋唐 《切韻》 系韻書的集大成之作,審音辨韻精密嚴格,又是官修,是北宋的國頒標準,其它韻書都因此而廢。但由于 《廣韻》 篇幅較大,于是有便于攜帶的節本出現,名為《韻略》,意為 “《廣韻》之略”。三十年后,北宋朝廷再次組織人力,對 《廣韻》進行大規模修訂,于是就有了一部更大的 《集韻》,收入五萬三千五百多字,體例更加完善。同時,對 《韻略》 也重加修訂,專供禮部主持的科舉考試之用,故名 《禮部韻略》。《禮部韻略》 既然是國家頒布的考試標準,讀書人十年寒窗,盼的就是能金榜題名,所以人手一部,成為最流行的書。《廣韻》、《集韻》 以及 《禮部韻略》 的編纂,本來是為當時的讀書人寫詩作賦、準備科舉考試提供一個標準,但后來卻成為學者研究漢語語音演變的主要根據。尤其是 《廣韻》,在我國現存的完整韻書中,是最古的一部,自然成為承前啟后的階梯。研究秦漢古音,要從 《廣韻》往上推求; 研究唐宋以后的今音,要從 《廣韻》 往下推求。近代學者黃侃曾將其比作文字學中的 《說文解字》。
上一篇:經濟學·制度·平準
下一篇:經濟學·制度·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