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國家·三國
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時代。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稱帝,國號 “魏”,史稱 “曹魏”,定都洛陽; 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 “漢”,史稱 “蜀漢”; 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 (今江蘇南京) 稱帝,史稱“孫吳” 或 “東吳”。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起,到公元280年吳亡止,其間六十一年,史稱 “三國”。戲文小說中也有赤壁之戰(208年) 為三國的起點的說法。三國中,以疆域而論,魏最大,吳次之,蜀最小。由于軍閥混戰,三國初年,總人口下降到一千余萬,至全盛時又達到五千余萬。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戲劇性的時代,晉宋之間,就有一百五十多種關于三國的野史雜著出現;隋唐之際,三國故事廣為流傳;宋元時代,“說三分”是瓦肆勾欄中說書藝人的保留節目,與此同時,三國戲更是花樣翻新; 最后,滾雪球似地累積為 《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名著,將曹操、劉備、孫權等時代英雄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
上一篇:政治學·國家·三代
下一篇:宗教學·佛教·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