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魏晉南北朝散文·南北朝散文
南北朝是駢文畸形發達的時代,駢體是當時文章的正宗,幾乎需要用文字的地方,都有駢文形跡。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一些奏疏文牘之外,在史傳、地理等學術領域中,仍可見到一些用較為質樸文字來敘事、抒情和寫景的散文。不過,它與秦漢散文有了許多的不同。
一、南朝散文
這時期比較著名的是劉宋范曄的《后漢書》九十卷。它是用此前的十幾家東漢史籍,經過削繁補略而整理成書的。論創作,它顯然比不上《史記》和《漢書》;但在材料剪裁和整理上,其功難以磨滅。他在史書中首次單獨設立了《文苑列傳》,開啟了重視文學的新風。其中一些人物傳記,寫得真切動人。他的其他一些文章,如自述寫作甘苦的《獄中與諸甥侄書》,以及憤怒指斥宦官驕橫氣焰的《宦者列傳序》等,都是可讀之作。
齊梁間,還出現了一位博通經術,尤精“三禮”,秉性質直,敢于發高論的史學家,名叫范縝。他的哲學論著《神滅論》,大大發揚光大了東漢王充的“無神論”思想。書中生動地論證了物質是存在的,精神是附生的;在論中還自我設問三十多條,有理有據地駁斥了“有神論”思想,使得那些發難攻擊他的佛教徒,束手無策。因此,著名史學家范文瀾稱贊他“是一位有骨氣的思想家”。在此之前的劉宋年間,《后漢書》作者范曄已說過“死就是滅,天下決無佛鬼”的話;與他同時的,還有一位天文家何承天,為了反對佛教“輪回說”,特意寫了《達性論》。這些,對范縝最后寫成《神滅論》,都是很好的鋪墊。
宋至齊梁間,文壇上還出現了一些可稱“諧隱派”的小品文,專以幽默見長。劉宋袁淑的《雞九錫文》等,雖有“游戲文字”之嫌,但它為我國文學體裁的多樣化出了力;另有卞彬的《蚤虱賦》,卻更具有諷喻意義。
二、北朝散文
南北朝是我國散文日趨衰微的時期。北朝文學,基本上是仿效南朝的,文章的駢偶化也很嚴重。但在北魏、北齊、北周三朝的北方作家中,還是涌現了幾部足以傳世的散文名作。
第一,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他原是一位地理學者,平生好學博覽,遍歷北方山川,有意觀察水道地理現象,為自己給漢人桑欽(一說另有作者)《水經》作詮注,有了充分的準備。他在注中,不單是說明水道一般狀況,還記述了河流兩岸的歷史故事和風土景物,且又重視沿途的風景的描摹。因此,《水經注》雖是一部學術專著,但其中一些寫景文字(如《江水注·三峽》等),記述優美動人,歷來為人們所稱頌,認為是山水文學的杰作,并推崇為我國游記散文的首創者。
第二,北魏楊衒(xuàn炫)之的《洛陽伽藍記》。他于東魏武定五年(547)行經北魏舊都洛陽,見“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恐后世無聞,故撰斯記”。其實,他寫此書的真正意圖在于:通過佛寺之興廢歷史的追述,揭露“王公相競侵漁百姓”的罪過(詳見《廣弦明集》卷六),寓有諷誡之意。書中對建筑物的描寫非常精彩,可以從中看到當時即使“極佛境界也未有此”的恢宏建筑;書中還記錄了不少令人驚異的宗教神怪故事。這部書是以散文為主,駢散相輔的文筆來記述的,“秾麗而秀逸,煩而不厭,可與酈道無《水經注》肩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第三,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他原是南朝仕梁官員,梁元帝江陵敗亡之后,輾轉由南入北,官至北齊平原太守,后又仕周、隋,享年六十三歲。他的傳世之作《顏氏家訓》,原是一部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弟之倫理家書。但是,由于書中插敘了許多作者的經歷與見聞,可以從中看到不少有益或有趣的東西。比如:從見聞插敘中,可看到當時南北士族風尚之不同;從《教子篇》中,可領略到作者慘淡經營的寓于其中的諷刺之意;又可從《名實篇》中,見到一些無恥之徒的虛偽可憎的面目;還可以從《文章篇》中,讀到當時南北作家和他自已的談文論藝的見解。這是研究古代文藝批評的重要資料。這部著作,文辭雖然時見駢偶,但仍平易親切,可讀性較強。
上一篇:唐宋散文·唐代散文
下一篇:兩漢魏晉南北朝散文·魏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