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進步產生重大作用的事件·李唐建國與統一
公元618年3月,隋朝封建政權被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全國各地出現許多實力雄厚稱霸一方的軍事武裝集團,這些軍事集團都是在隋末社會動亂中形成的,其領導人都各自發展自己的勢力,展開極為尖銳復雜的斗爭。此時的戰爭,形式上是隋末農民戰爭的繼續,但性質上已有深刻的變化。國家統一,重建強大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已成為時代的潮流。這個歷史重任落在了李淵父子的肩上。
太原留守李淵,617年利用次子李世民的策略,自太原起兵反隋,并迅速占領長安,以此為根據地,向外發展。618年,李淵稱帝,建號為唐,年號“武德”。而此時的中原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曾經盛極一時的瓦崗軍內部出現裂痕。617年,李密殺死翟讓。618年,瓦崗軍在童山(今河南浚縣)之役中遭受重大損失。同年9月,偃師之戰,瓦崗軍又被王世充擊敗,隊伍瀕于瓦解。河北竇建德一支在隋亡之后,勢力有所發展,但竇建德在政治上缺少遠見,部下士卒多是農民;隋亡之后,日夜思歸,士氣不振。這種形勢,對唐朝統一全國十分有利。
李淵建唐后,立即著手進行統一全國的準備。唐朝首先東聯李密,北和突厥,集中力量解決西北問題。618~620年,李唐軍隊先后擊敗了據守上邽(天水)的薛舉、薛仁杲父子及據守馬邑的劉武周兩個強敵,盤踞于武威的李軌,由于內亂,為唐俘獲而降。西北平定之后,關中與太原形勢穩定,李淵消除了后顧之憂,便開始傾其全力角逐中原。此時的中原地區只有王世充和竇建德兩支主要武裝力量。620年李淵子李世民受命統率大軍,進攻洛陽王世充。至621年二月,洛陽外圍據點多被唐軍控制,河南州縣已大部降唐。在此危急之際,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為阻止唐兵東進,維持個人勢力,決定出兵支援王世充,妄圖形成三足鼎立分天下之勢。唐軍一方面繼續圍困洛陽,另一方面由李世民親率精兵3500人,作為先頭部隊,搶占虎牢之險,扼止竇軍西進,以斷王、竇兩軍聯系。李世民突襲竇軍,俘獲五萬多人,竇建德被捕后被殺。唐軍占領了河北、山東廣大地區。虎牢之役決定了中原戰場的形勢,王世充聞訊,幻想破滅,向唐朝投降,河南戰局結束。竇建德敗后,部下劉黑闥聚眾于河北復起,623年為唐軍擊滅。唐軍決戰中原之際,亦派兵經略江南。621年,唐軍平荊州,消滅蕭銑,控制兩湖。次年,又消滅林士弘,控制江西、嶺南。此時,活躍于江淮地區的杜伏威早已降唐,輔公跖率部頑抗,自立為帝,于624年為唐軍消滅,江南一帶盡歸唐朝。628年,突厥內亂,割據朔方的梁師都為部下殺死,余眾降唐。至此,唐朝統一了全國。
自618年至628年,在隋末農民大起義推翻隋政權之后,李淵、李世民集團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先后平定了各地割據武裝勢力,建立和鞏固了大唐帝國,終于完成了統一全國的事業。李唐政權勵精圖治,出現了像“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局面,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
上一篇:古代教育·朱熹
下一篇:古代教育·李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