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農民起義·王小波、李順起義
北宋中期,不僅民族矛盾嚴重,而且階級矛盾也相當尖銳。北宋太宗時,曾經兩度出動大軍攻遼,企圖把契丹貴族勢力逐出長城,全都失敗。對黨項貴族的戰爭也多失利,結果民族矛盾激化。北宋前期,地主侵占土地的現象已相當嚴重,到北宋中期,更為嚴重。而且北宋政府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賦稅繁重,農民生活很苦,階級矛盾尖銳。尤其在四川地區,農民遭受的剝削和壓迫更為嚴重。北宋政府不僅禁止民間運銷茶葉出四川境外,而且加緊剝削茶農,致使四川的產茶區貿易日益蕭條,許多小茶農、茶販紛紛破產,斷絕了生路。
993年2月,四川青城縣茶農王小波帶領一百多貧苦農民,在青城山區首倡起義。他激憤地對大家說:“我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意思是說:“我痛恨社會上的貧富不均,現在我們來給大家改變這種現狀!”這句話成為起義者的口號,說出了廣大貧苦農民對貧富不均的憤懣,反映了他們要求得到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和希望消滅貧富差別的強烈愿望;這口號,猶如一把號角,呼喚著那些遭受殘酷剝削的破產農民和茶農,僅十幾天,起義軍就迅速壯大起來,發展到數萬人。這支起義軍從青城山出發,一舉攻克青城縣城,接著以青城縣為據點向南發展,首先攻占彭山縣,乘彭山大捷的銳氣,起義者又回師北上,轉戰于邛州、蜀州。
12月25日起義軍在進攻江源時,領袖王小波被暗箭射中前額,后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起義軍推舉王小波的妻弟李順做統帥,繼續戰斗。李順,也是青城縣人,因“販茶失職”而參加了起義軍。他為人仗義,疾惡如仇。起義以后,他不僅作戰英勇,體恤部下,關心百姓,善于用人,而且治軍有方,號令嚴明,行軍作戰,秋毫無犯,深得民心。起義軍攻占江源后,又攻下了蜀州、邛州、新津等地,整個川西地區大部分控制在起義軍手中。994年正月,起義軍開進宋政府西南地區最大的政治軍事據點——成都。李順即位稱王,國號大蜀,年號應運;發行“應運元寶”、“應運通寶”兩種錢幣,這是我國農民政權所發行的最早貨幣。宋太宗得到消息后,派宦官王繼恩等率禁軍鎮壓,2月又加派雷有終等為副將進入四川。起義軍在阻擊中失利,成都被攻陷,李順下落不明。但是,起義軍在大蜀將領張余的領導下向川南、川東進軍,聲勢仍然很大。995年2月,起義軍為宋軍和地主武裝所敗,張余被俘犧牲。
王小波、李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在我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貧富”的口號,不僅使唐末農民起義處于萌芽狀態的平均思想具體化、明朗化,而且對以后的農民起義具有重大的影響。它是我國農民戰爭史進入一個新時期的標志,是一座永遠值得人們注目的里程碑。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王安石
下一篇:杰出人物·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