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朱彝尊
清初著名的詩人、詞人。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少時家貧,刻苦力學。曾長期游幕四方,五十歲時(康熙十八年)方以布衣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預修《明史》,后歸鄉潛心著述。工詩文,詩與王士禎齊名,時稱“南朱北王”。尤長于詞,并編選唐、宋、金、元詞五百余家為《詞綜》,對詞的研究和創作起到很大作用。平生著作很多,有詩文集《曝書亭集》,編有《明詩綜》;詞集有《曝書亭詞》。他和年輩相仿的浙西人李良年、李符、沈登岸、沈皞日、龔翔麟相互唱和,形成了“浙西詞派”。他是這一詞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論詞標榜南宋,尊姜夔、張炎,曾說:“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姜堯章氏最為杰出。”(《詞綜發凡》)同時他又認為“詞則宜于宴嬉逸樂,以歌詠太平。”(《紫云詞序》)其詞內容上多寫瑣事、記宴游或詠物言情,形式上講求詞律工嚴,用字致密清新,意境醇雅凈亮,組織精工,成為南宋格律派的余波。有一部分情詞寫得婉轉細柔,時有哀艷之筆,可以領略到孤詣錘煉的功力。還有一部分懷古、詠史之作,情調蒼涼凄清,有所寄托,具有更多的深意。如《賣花聲·雨花臺》、《水龍吟·謁張子房祠》、《風蝶令·石城懷古》等,或托古言情,或借物寓意,都包含著興亡之嘆、身世之感,有一定的深意。在集句成詞的道路上,他是一塊里程碑。他的《蕃錦集》百余首全是集句詞。他上承王安石、蘇軾、劉基,下開清代集句為詞的風氣,精工圓融。
總的說,朱詞藝術性高于思想性,清秀、雅麗、空靈;詠物詞之精工、集句詞之精純,充分顯示其藝術功力的深厚。風格雖屬婉約、風雅一類,卻也不乏雄健、沉郁之氣。陳廷焯曾謂其:“工麗芊綿中而筆墨飛舞”(《白雨齋詞話》)。朱詩可分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詩歌悼念故國淪亡,反映民生疾苦,抒發豪情壯志,表現抗清斗爭,以及感慨身世,憑高吊古,倦游思鄉,內容豐富,富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格調激烈,蒼涼悲壯,慷慨激昂,偏于陽剛。而后期詩歌大多是應酬交際,模山范水,或者表現謫官怨恨,描寫日常起居,甚至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點綴生平。格調平和,偏于陰柔。描寫家常瑣事,刻畫自然山水,大多平心靜氣,輕松恬淡;即使寫牢愁怨恨,也只是托意言歸,從側面予以表現。后期詩歌創作在藝術方面由師法唐轉到法宋,形式從借鑒達到創新。綜觀全體,其詩思想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藝術形式“無體不備,且無微不臻”(《曝書亭集》查慎行序),而又自具特色,典贍博奧,“無愧大家”(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卷七)。朱彝尊在清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開創的“浙西詞派”籠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詞壇。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朱子
下一篇:繪畫·朱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