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物·史可法
字憲之,祥符(今河南祥符)人。少年時便以孝名聞鄉里,崇禎元年(1628),史可法中進士,官授西安府推官,后多次升遷。于崇禎八年(1635)官升右參議,受命防守池州(今安徽貴池)、太平等地。史可法雖官拜兵部尚書,但卻身先士卒,與手下人同甘共苦,深得士卒信賴。崇禎十七年三月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死。四月初,史可法與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福王授史可法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仍掌管兵部事,后史可法請求出鎮淮安、揚州。史可法離開宮廷后,朝中由馬士英、孔昭等人把持,馬、孔二人擅權專政,排斥異己,史可法上書勸告福王思念先帝的事業,勵精圖治,言辭懇切,福王深受感動。在明朝將領中,史可法是個舉足輕重、德高望重的核心人物,諸將之間發生內哄,只有史可法方能從中調解。
崇禎十七年六月,清兵攻破北京,史可法從滅清復明的長遠計劃考慮,請福王頒布詔書以安民心,同時在南京設禮賢館,招集天下志士賢才,福王采納了史可法的意見。清政府為了迅速消滅南明王朝,它一面驅兵南下,一面用勸降手段瓦解上層力量。清睿親王多爾袞曾致書史可法,勸他投降,遭到史可法的嚴詞拒絕。十月高杰帥師北征,史可法親赴清江浦(今江蘇淮陰市)巡視,并派官兵屯田開封(今河南開封),準備進軍中原。史可法還親自帶兵在軍事要沖王家營至宿遷(今江蘇宿遷)一帶修筑工事。十一月四日清兵攻破宿遷一線,后又攻下了邳州、宿遷。清順治二年(1645)正月,南明前線軍隊缺乏給養,此時清軍攻勢甚猛,河上一線連連告急,福王命令總兵官劉良佐、高杰前去助守。不料高杰為投降清兵的許定國所殺,高杰屬下大亂,史可法前去收拾亂局,雖然亂軍得到整治,但由于許定國的投降,使大梁(今河南開封)以南的大片土地都陷于清兵之手。順治二年(1645)三月,清兵占領了山東全境和整個河南,接著又兵逼淮南。在大兵壓境之際,明朝內部又逢內亂,福王命他回兵保護南京。后清軍攻破盱眙,史可法連夜奔回揚州。四月二十日清兵包圍了揚州,二十一日揚州總兵李樓鳳、監軍副使高歧鳳拔營出降清兵,使城中防守力量更加薄弱。但史可法堅守城池,毫不動搖。二天后清兵用大炮擊毀了城墻的西北角,擁入揚州,史可法欲自殺殉國,不成,后被清兵抓住并殺害。史可法死后,由于無法辨認其尸體,其家人在梅花嶺埋葬了他的袍笏。后人紀念他,稱他為不死的將軍。
上一篇:小說·古今小說
下一篇:散文·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