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藝·中國古建筑的色彩
中國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豐富。有的色彩鮮明,對比強烈;有的淡雅和諧,純樸自然。古代建筑家們根據不同需要和風俗習慣來選用色彩。在表現中國古建筑色彩藝術的特征中,彩畫和琉璃瓦是兩個重要手段。
建筑彩畫是運用濃艷色彩在梁、枋、椽、天花、斗拱等部位描繪的各種圖案紋樣。既是為了裝飾,又有保護木材的作用,是我國傳統建筑藝術特征之一?!墩撜Z·公冶長》已有“山節藻棁”一語,表明至遲在春秋時,建筑上已有彩畫。唐宋時期,彩畫技法日趨純熟,且規格化。明清時期,彩畫不只是用于宮式建筑,也普遍出現于園林、會館、民宅等民間建筑中。但同時,彩畫也更加程式化,并成為建筑等級劃分的一種標志。如描繪龍鳳云鶴為主的和璽彩畫,僅用于主要宮殿建筑;描繪各式旋花圖案的旋子彩畫,用于府第、廟宇;描繪花鳥、蟲魚、山水、人物故事的蘇式彩畫,是由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多用于住宅和園林建筑中。古代彩畫主要手法有疊暈、間色、瀝粉、貼金等。彩畫在種類上可分為三類:一是五彩遍裝法,即在梁斗拱面上用青綠疊暈為外緣輪廓,內畫五彩花紋,用紅色襯托,或用朱色疊暈輪廓,色地用青;二是碾玉裝以及青綠迭翠棱間裝的青綠主調彩畫;三是解綠裝、解綠結華裝和丹粉刷飾,這是以刷土朱暖色為主的彩畫。一般彩畫以青綠為主,高級彩畫尚有瀝粉貼金、金線大點金等。
琉璃瓦是一種非常堅固的建筑材料,起初是從陶瓷發展而來。由于是貴重材料,直到南北朝、隋、唐時期才開始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琉璃用于建筑純為飾面,其質地光澤、色彩豐富,有黃、綠、藍、紫、黑、白、紅等。一般以黃綠藍三色使用較多,并以黃色為最高貴,只用在皇宮、社稷、壇廟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宮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黃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綠色和綠色“剪邊”(鑲邊)。琉璃瓦件大約可分四類:一類是筒瓦、板瓦,用以鋪設屋頂,造型雖呆板,整體上卻十分諧調。第二類是脊飾,即屋脊上的裝飾,有大脊上的鴟尾(正吻),垂脊上的垂獸,戧脊上的走獸等。第三類是琉璃磚,用來砌筑墻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類是琉璃貼面花飾,有各種不同的動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種幾何紋樣的圖案,裝飾性很強,如九龍壁和琉璃塔上的構件。色彩絢麗的琉璃瓦,對于創造富麗堂皇的外觀有很大作用。
我國封建社會建筑用色等級森嚴,宮殿、廟宇為顯示其尊嚴華貴多取黑、紅、黃等原色。明清時代建筑用色已達純熟階段,北京故宮一組建筑可謂其代表作。白石臺基,朱紅包墻,檐部彩畫以青綠冷色為主,黃琉璃瓦頂,這些襯以藍天綠樹,構成一幅既諧調悅目又有對比的色彩畫圖。園林、民居建筑多以灰、白、褐為主,中和清淡,給人恬靜素雅之感,亦與生活環境氣氛相宜。
上一篇:雕塑·中國古代雕塑
下一篇:小說·中山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