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帶面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人馬屎和沙土,雨過淖濘沒鞍膝,百姓競策蹇驢,與官人肩相摩。大官傳呼來,則疾竄避委巷不及,狂奔盡氣,流汗至踵,此中況味如此。遙想江村夕陽,漁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曬網罟,酒家白板青簾,掩映垂柳,老翁挈魚提甕出柴門。此時偕三五良朋,散步沙土,絕勝長安騎馬沖泥也。
(施蟄存編《晚明二十家小品》)
賞析這篇文章運用強烈對比的手法,描繪了京城與鄉村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畫面,表現了作者對都市生活的厭倦和對鄉村生活的熱切向往之情。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寫京城生活的不堪,主要描寫了風沙和道路的泥濘。對于前者,作者先概括地寫道:“風起飛塵滿衢陌”,給人一個京城風沙很大的總體印象;接著,他攝取一個特寫鏡頭,描寫人們在風沙中行走一圈以后歸來時兩個鼻孔黑得像煙囪一般的情景,使讀者獲得具體形象的感性認識,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想象,則京城的風沙之大、灰塵之多可知矣。至于京城的道路,作者先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雨過后滿街泥濘淹沒膝蓋的畫面,然后刻畫達官顯宦出行時鳴鑼開道之聲傳來以后人們在泥濘道路上狂奔亂竄以致大汗淋漓的情形,既有靜態描寫,又有動態刻畫,京城道路讓人舉步維艱之情景宛然可見,如在目前。作者最后以“此中況味如此”一語結束對京城生活的描寫,其厭倦之情不言而喻。
此時此刻,作者不禁陷入了對故鄉漁村生活的回憶。他給讀者展示了一幅與京城迥然不同的優美畫面:夕陽西下,漁舟唱晚,陽光返照到江邊的樹林,同時將沙灘映成一片雪白;歸來的漁民在花下曬著魚網,酒家的旗幟掩映在垂柳之中,悠閑的老翁拎著鮮魚提著酒壺走出柴門來。這是一種多么寧靜、祥和、無憂無慮的生活!讀者諸君誰不心向往之呢?作者最后發出“此時偕三五良朋,散步沙土,絕勝長安騎馬沖泥”的感慨,良有以也。
一個人的心境如何往往影響他對事物的價值判斷。一般來說,任何事物都有好壞兩個方面。京城并非一無是處,除了風沙、泥濘和喧囂外,還有豪華的宮殿、繁盛的市面、眾多的娛樂場所等等;漁村也不是完美無缺,有自由、清靜、鮮花和垂柳,還有孤獨、寂寞、閉塞和腥臭。作者筆下的都市生活環境如此惡劣不堪,而漁村生活卻詩意盎然,這大概是其心境所致。作者當時在京城里任禮部主事,整天為公務忙碌奔波,他體驗到了一個小官吏的辛酸和可憐,因此感受最深的也是京城不好的一面。仕途的不得志,功名的無望,加上佛道思想的影響,這一切使得作者渴望擺脫塵世的喧囂與兇險,“優游于山水之間”。所以,京城的風沙、泥濘正是宦海艱險的一種象征;“大官傳呼來”那一段描寫,更融入了作者的實際生活體驗。仕途失意,便欲返璞歸真,歸隱田園,這正是中國封建士大夫的一種普遍心態。
上一篇:《箭喻》原文|賞析
下一篇:《瞽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