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納蘭性德
清初著名的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自幼敏悟,好讀書,七歲補諸生,二十一歲中進士,官至一等侍衛。學識廣博,深得康熙垂青,常與之巡行各地。但他性情恬淡,放達不拘,“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韓菼《納蘭君神道碑銘》)又喜結納名士,與陳維崧、朱彝尊、顧貞觀等交情尤厚。三十一歲出巡北方,正值盛夏,患病身死。有《通志堂集》、《納蘭詞》(又名《飲水詞》)。他論詞專宗南唐后主,強調比興與情致,藝術風格也與李煜極其相似,因此有清朝李后主之稱。他的詞以情取勝,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人生感受。內容上多相思離別之情,花月失意之感,有時流露出人生如夢,生死無常的消極情緒,內容比較狹窄,很少反映現實生活。藝術上格調婉麗凄清、直抒胸臆,在清代詞壇上頗具特色。他的一些懷戀親人、歌頌自然的小令,感情真摯,深婉纏綿,意境幽深,如《長相思》。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他的少數詞作也頗為雄渾。況周頤《蕙風詞話》稱納蘭性德“天分絕高”,而作詞又“純任性靈”,這兩句評語最能代表納蘭詞的基本特點。
納蘭詞藝術性極強,作為婉約名家,融濃重的感傷情緒于清新婉麗之中,同時具有雄健郁勃之風,如《金縷曲·贈梁汾》曾得徐釚佳評:“詞旨嵚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軒。”(《詞苑叢談》)。他擅長白描手法,詞均不事雕飾,純任性靈;追求并達到騷雅、高古的意境;語言自然生動,語出丹田,如出水芙蓉。在繼承上,他推崇南唐詞、北宋詞,不喜歡南宋詞。在詞境的追求上,他力主“貴重”與“適用”并舉,以李煜為楷模,詞風近李煜、晏幾道。其友陳維崧評:“《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詞評》)納蘭詞之影響面廣、感人程度深,正在于其藝術上的成就,同時也正因為具有一種感情真摯的內在美,使納蘭詞生命之樹長青。
上一篇:古代典籍·糖霜譜
下一篇:天文歷法·置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