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七盤舞
又名《盤鼓舞》。漢代流行的著名樂舞。舞者置盤鼓于地,以征星象,于上騰躍飛舞,盤鼓常為七數,所以又稱《七盤舞》。山東沂南漢墓畫像石上雕刻的《角抵百戲圖》中描繪了《七盤舞》的表演。舞者是一名男子,長袍衣冠,右腿做大弓步即右腿“登弓”,左腿伸直貼地,好像正從盤鼓上騰身躍下。其勢甚急,右臂揚起,長袖及頷下的冠帶向后飄飛,舞者回頭望著盤鼓,舞姿矯健。《七盤舞》是一種近似雜技表演的舞蹈,舞者既要在盤鼓上騰踏縱跳,踏出有節奏的聲響,又要以輕捷的舞步來翻滾撲跌。舞者邊上有一支十七人組成的樂隊,分列三席 第一席有女樂五人,頭戴花冠,或執節,或擊拊,或拍手,均以節奏的敲擊來配合舞蹈動作。第二席有男女樂伎五人,左起第一人左手執排簫,右手擊鐃,中間三人吹排簫,第五人吹塤。第三席男女樂伎四人,或彈瑟,或吹塤,或吹笙。后面有建鼓一架,有大鐘二,有石磬四。
上一篇: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作品·山海經·黃帝擒蚩尤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萬首唐人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