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作家論·曹鄴
鄴之,堯賓二曹公詩,在唐宋時嘗顯矣; 至元有國垂百年,乃湮沒無聞。皇明混一區宇以來,至我皇上紀元嘉靖,歷百五十六年,蓋稽古右文極盛之時也。于是前代遺文古書,往往出于江南好事之家。而鄴之詩集始獲與中唐晚唐諸集號四十家者偕顯于世。(蔣冕 《二曹詩又跋》)
予嘗見曹鄴之《監察從兄》、《讀李斯傳》諸作于選集中,竊謂唐之詩人鮮出其右,恨不多得。去冬,過陽朔衙推,雨巖陳君遺以全帙,凡若干首。其意雋以永,其風肆以則,其欣戚感遇各得乎性情之正,讀之不忍去手,蓋與昔所見者未易選擇去取也。君將刻之,走使者告予。夫詩文無益于世,則其人無可重輕,雖聯篇縷章,只為木災耳已。鄴之詩不過百篇,獲見其一二,猶且寶之,況完璧無可疵耶? 是固可傳也。(揚沔 《曹鄴古風詩序》)
鄴之詩得于樂府古辭,其四怨、三愁,五情之作,蓋亦平子之流。綜詞雖拙,使人忘其鄙近。其受知韋愨,殆不為過。世晚類孤,游從缺喪,遂使幽蘭叢委,不能自異于蘼蕪間耳。(徐獻忠 《唐詩品》)
此君艷詩好手,以快情急響為妙,而少含蓄。若含蓄則不能妙,選者無處著手矣。采其妙處,則其余當耐之,此看中晚詩法也。(鐘惺 《唐詩歸》)
曹鄴詩,世所謂晚唐格卑者也。然此等詩亦安得都廢?……讀晚唐詩,當觀其法之所自變,不取其辭; 當觀其意之所專注,不仿其聲: 合百家之風骨,以成一美。至于求雄渾而粗疏,欲藻麗而蕪穢者,尤宜考鄴輩詩以滌除之,使進于岑、韋、儲、柳之姿態。(劉云份《十三唐人詩》費密 《曹鄴詩序》)
晚唐之曹鄴,中唐之孟郊也。逸情促節,似無時代之別。(葉矯然《龍性堂詩話》初集)
上一篇:唐詩·作家論·曹松
下一篇:唐詩·作家論·朱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