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詞·柳永》鑒賞
柳永(生卒年不詳)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他屢試不第,直至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考取進士,改名為“永”。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
他一生仕途不得志,獨以詞著稱于世。柳永通曉音律、諳熟舊調,又善于吸取民間語言,創作適合歌唱、接近民間曲子詞的新調。作品內容主要是:寫都市生活、羈旅行役之苦和男女愛情等。其中以羈旅行役之作,成就最高。柳詞中,也反映了一些沉湎聲色和低俗生活情趣。柳永在詞史上的貢獻,主要有二:一是在詞體上有了重大發展,改變了晚唐、五代及宋初詞多為小令的狀況,開始了長調慢詞的創作,大大擴大了詞的容量。柳詞中,大都是自創的長調。二是利用俚語歌謠語言填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豐富了詞作的語言,便于更好反映社會各方面的內容。他在創調、創意兩個主要方面,為宋詞的發展開拓了新局面。
柳永詞作語言“俗不傷雅,雅不避俗”,加以音律和諧,適應廣大市民階層的需要,傳播甚廣。西夏歸朝官曾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端膸烊珪偰刻嵋芬舱f:“旖旎近情,使人易入,雖頗以俗為病,然好之者終不絕也。”柳永身后蕭條,還是由旁人出資營葬,但每逢清明節到,吊祭柳七者甚眾??芍~之影響巨大。
柳永一生能詞也能能詩,但主要致力于填詞,有《樂章集》傳世,存詞二百余首。
上一篇:《清代詩歌·愛新覺羅·弘歷·松花江捕魚》鑒賞
下一篇:《清代詩歌·愛新覺羅·弘歷》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