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學的文獻·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總集·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和合集
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習稱“唐人選唐詩”。明嘉靖中有人編刊《唐人選唐詩六種》,收《篋中集》《國秀集》《河岳英靈集》《中興間氣集》《搜玉小集》《極玄集》六集。明末毛晉汲古閣增《御覽詩》《才調集》為《唐人選唐詩八種》。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的《唐人選唐詩十種》,則是新加了日本發現的《又玄集》和羅振玉所謂《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收錄13種,即不取所謂《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增加了日本卷子本《翰林學士集》、敦煌殘本《珠英學士集》和陳尚君輯錄的殷璠《丹陽集》和李康成《玉臺后集》。其實唐人選唐詩的情況較復雜,真正出唐人原編的大約只有8種。現將有關選本分述如下。
《國秀集》3卷,唐芮挺章初編,樓穎續完。選錄天寶三載(744)以前的初盛唐90家詩220首。傳本均缺一頁,故不及前數。《四部叢刊》影印明初刻本較好。
《河岳英靈集》2卷,殷璠編選。專錄盛唐開元、天寶間詩作,收常建、閻防等24家詩234首,各有評語。殷璠論詩興象與風骨并重,又認為重詩藝而無取權勢,后世皆許其公允而有識。《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刻本分為三卷,非原書面貌。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宋刊二卷本,《唐人選唐詩新編》和李珍華、傅璇琮《河岳英靈集研究》(中華書局1992)均據以校錄,較好。
《中興間氣集》2卷,高仲武編選,錄世稱“中興”的肅宗、代宗朝26人詩134首,體例仿《河岳英靈集》,亦各有評議,雖識弱于殷氏,在唐人選本中尚有可稱處。《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刻本錯亂較多,中國國家圖書館有汲古閣影宋抄本最好,清末武進費氏影宋本亦佳。
《篋中集》1卷,元結編,錄與其共倡復古的沈千運、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張彪、趙微明、元季川七家五言古詩24首。《隨庵叢書》影宋刻本較好。
《御覽詩》1卷,令狐楚編選。又名《元和御覽》《唐歌詩》《選進集》,蓋為元和間令狐楚任學士時,錄以進呈者。選錄大歷至元和間30家詩310首,今本略有殘缺,存289首。明毛氏汲古閣本較好。
《極玄集》1卷,姚合編選。姚合推重王維一派詩風,許為“極玄”,編錄王維、祖詠及大歷間詩人21家詩100首。《唐人選唐詩十種》據元至元刻本刊行,作2卷,每人下有簡傳,詩僅99首。上海圖書館藏毛晉汲古閣影宋寫本,作一卷,與《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同,均無小傳,詩有一首不同,最近姚書原貌,也可知有傳二卷本為宋元間人增改。《唐人選唐詩新編》據一卷本整理,附存二卷本小傳,較穩妥。
《又玄集》3卷,唐末光化三年(900)韋莊編選。此集宋人多有征引,后中土失傳。清王士禛《十種唐詩選》中有《又玄集選》一卷,為偽書。日本有享和三年(1803)江戶昌平坂學問所官板本,1958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影印,始重為世知。此書通選唐一代150人詩300首(今本存142家詩297首),取則較寬,以杜甫、李白為首選,頗有眼光。
《才調集》10卷,后蜀韋縠編選,錄唐諸家詩一千首,為唐人選唐詩中規模最大的一種。所取偏重晚唐,以濃麗宏敞為宗,故韋莊、溫庭筠、元稹、李商隱均有數十首入選。《四部叢刊》影印述古堂影宋寫本較好。清人評注此集者頗多。清初常熟馮舒、馮班兄弟作《二馮評點才調集》(有清初刻本),后紀昀復加批點,成《刪正二馮評閱才調集》(有紀氏《鏡煙堂十種》本);乾隆間殷元勛作箋注,宋邦綏作補注,成《才調集補注》(有乾隆五十八年思補堂刻本);另吳兆宜作《才調集箋注》,有稿本流傳。
《搜玉小集》1卷,編者不詳,選錄魏征以下初唐37家詩63首。有明毛晉汲古閣本。《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搜玉集》10卷,小集可能是其節本,但至遲在宋代已出現。
《珠英學士集》5卷,崔融編。原書輯錄武后時修《三教珠英》學士李嶠、張說等47人詩276首。敦煌寫本中有二殘卷,即斯2717卷、伯3771卷,為該集卷四、卷五的殘本,存13人詩55首。《唐人選唐詩新編》收徐俊整理本。
《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唐人選唐詩十種》據羅振玉編《鳴沙石室佚書》影印敦煌寫本收入。實即法藏敦煌遺書伯2567卷,與伯2552卷為同一寫卷,斷為兩片。敦煌遺書中此類寫卷甚多,《唐人選唐詩新編》不收,甚是。
《翰林學士集》1卷,為日本尾張真福寺藏唐卷子本,集名為后人妄題。錄唐太宗時君臣唱和詩60首,大多為《全唐詩》失收。寫本目錄以許敬宗為中心,以唐太宗為附見,據說另有墓志一卷,故應為許敬宗集的殘卷。清光緒十九年(1893)貴陽陳氏影刻卷子本,錯寫較多。日人村田正博有《翰林學士集本文和索引》(和泉書院1992),較好。《唐人選唐詩新編》收陳尚君整理本,校訂較多,但未及親校原卷,仍有漏校。
《丹陽集》1卷,殷璠編,選取武后末至玄宗開元間潤州18人詩作。宋以后不傳。《宗月鋤先生遺著》所收輯本,僅據《全唐詩》臆編,無可取信。《唐人選唐詩新編》收陳尚君輯本,依據唐宋可靠文獻錄得殷璠序及評語、18人部分詩作,可資參考。
《玉臺后集》10卷,李康成編,繼徐陵《玉臺新詠》而作,錄梁陳至盛唐詩人歌詠婦女生活之作。明以后不傳。《唐人選唐詩新編》收陳尚君輯本,依據唐、宋、明可靠文獻,錄得61詩89首,雖去全書尚遠,已可見概貌。
此外,有幾種唐人合集留存。《高氏三宴詩集》說是高正臣編,其實是后人從《古今歲時雜詠》錄出,《輞川集》《香山九老會詩》則分別錄自《王右丞集》和《白氏長慶集》,都非唐時原編。可信的只有褚藏言編《竇氏聯珠集》5卷和陸龜蒙編《松陵集》10卷。前者錄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兄弟五人詩各一卷,是現能看到的唯一的家集,《四部叢刊三編》影印宋淳熙刻本較好,但有錯頁;后者錄咸通末皮日休、陸龜蒙等在蘇州時唱酬詩,是現存唯一完整的唐人唱酬集。近人陶湘涉園影宋本最好,另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劉濟民刻本。
上一篇:明代文學·明代文學與歷史文獻·史部文獻·史部編年類
下一篇:明代文學與心學·明代性靈文學思想與心學關系的研究·唐宋派本色論與陽明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