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的忠貞不屈的人格歷代受到尊敬。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朝)二十一歲時中進士第一(狀元)。當時國勢日衰,蒙古軍南侵,宦官董宋臣力主遷都,文天祥上書議斬宋臣,不報。以后又為宰相賈似道所抑,致仕家居。當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侵時,文天祥在江西贛州舉義兵勤王,他全家均參加義軍。至臨安,向朝廷提出許多防衛策略,不為宋帝所采納。他被命帶兵去守平江(蘇州),后平江失守,他退守余杭。未幾,元軍兵臨臨安,宋朝廷已和元丞相伯顏議降,文天祥被派與伯顏談判,天祥“抗論皋亭山”,他凜然不屈,為蒙古人拘而北去,至鎮江北而逃脫。此時,恭帝已降元,文天祥乃入福建。1276年,奉益王趙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是為景炎帝),文天祥任右丞相。天祥轉戰閩贛粵,屢抗元兵。1278年,戰敗被執北去,拘于燕京。天祥負忠義名,元人數欲降之,天祥不屈,拘四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被元統治者殺害。文天祥為抵抗元蒙入侵的英雄代表人物,被殺之日,人民痛哭不止。
文天祥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歲五月二日,卒于壬午歲十二月初九日。(受刑于燕市。)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文天祥能為古文和詩。詩以杜甫為宗尚。《文山全集》二十卷,有《四部叢刊》影印烏程許氏藏明刊本。
卷一、二,詩,附樂府一首,《齊天樂》二首。
卷三至卷十二,文:對策,表箋,書啟,記,序,題跋,說,行狀,墓志銘,祭文,判詞等。
以上十二卷均稱文集。
卷十三,《指南錄》。
卷十四,《指南后錄》。
卷十五,《吟嘯集》。
卷十六,《集杜詩》。
以上四卷皆抗元蒙艱苦奮斗及入獄后所作詩,為記事感憤之篇。
卷十七,《紀年錄》,正文是文公獄中手書,自訂年譜性質,注疏取他人傳記材料。
卷十八,拾遺。
卷十九、二十,附錄:《宋史》本傳及劉、胡、鄧三家《文丞相傳》本文,及元明人所作祭文、序跋之類。
《指南錄》有《自序》及《后序》二篇冠首。《自序》作于德祐二年(1276),《后序》作于景炎元年,亦即德祐二年更五月之改元(1276),同年作。《指南錄》詩自德祐元年年終,帝召文天祥自平江入都(臨安)起,德祐二年即至皋亭山虜營見伯顏辦交涉(帝所派遣議和之舉),被虜扣留不遣,被迫北去。至鎮江,與杜滸以下十一人夜走真州,逃脫。欲號召江淮,為人托辭謝客。至揚州,不得入。趨高郵,迷失道。為北路追逼,縛去一人,殺傷一人。天祥匿竹林中,未為所獲,至高郵下船,歷泰州、通州,遵海而南,至臺州、溫州。五月朔,景炎帝立于福安,召赴行在。
《指南錄》詩又分四卷,皆此時期記事之作。詩體不一,七絕居多,各詩以散文記事為序于前。同日記之作法。內中《高沙道中》一篇最長,五古體,有八百余字,且有長序。即記赴高郵道中,為北騎所搜索,避竹林中,從者有死傷,天祥危而后脫,所敘甚祥。《序》有云:“痛定思痛,其涕如雨。”詩有云:“稽首望南拜,著此泣血篇。”
《指南后錄》則自《過零丁洋》一詩起。蓋自1278年(景炎三年)在潮陽、海豐道中,為虜騎追及,被執。見張弘范(元軍元帥),抗節不屈,弘范待以客禮。1279年,挾之北去(時景炎帝死,宋亡)。從廣州、南安、贛州、吉州、隆興至建康。囚邸中。1279年8月,北行渡江,過揚州、徐州、東平府、河間,至燕。遂入獄。自己卯(1279)入獄至壬午(1282)被殺,前后在獄中跨四個年頭。《指南后錄》詩自1278年至1282年壬午。其中在燕獄中詩居多。有《六歌》,仿杜甫《同谷七歌》,悲念妻、妹、女、子、妾及自己,六首。齊魯間作。有《胡笳十八拍》,皆集杜詩成篇。庚辰(1280)中秋日,汪水云(元量)來囚所慰之,援琴鼓《胡笳十八拍》,琴罷,索其賦詩。倉卒未就。十月中復來,天祥乃集杜詩成拍,與水云共商酌之。集杜甚工切,可見他對杜詩用功之深。當然,杜甫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崇高品格也影響了他。
其七律《過零丁洋》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元丞相伯顏讀到此詩也為之感有《正氣歌》可為此集之代表作: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樂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旁薄,凜烈千古存。其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陽房闃鬼火,春院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镕鑄日月山河的是浩然正氣,支撐亂世英雄精神的也是浩然正氣,它是人類的最高道德。詩后半部分為自敘,明自己生遭時代不幸、愿忠貞不屈而死、以保全天地間浩然正氣之志。
《指南錄》有《無錫》詩(過無錫時所作),末云:“英雄未死心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讀程嬰存趙事,一回惆悵一沾巾。”足見《趙氏孤兒》故事的進步作用。
《指南后錄》有《讀〈赤壁賦〉前后二首》云:“昔年仙子謫黃州,赤壁磯頭汗漫游。今古興亡真過影,乾坤俯仰一虛舟。人間憂患何曾少,天上風流更有不。我亦洞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一笑滄波浩浩流,只雞斗酒更扁舟。八龍寫作詩中案,孤鶴來為夢里游。楊柳遠煙連北府,蘆花新月對南樓。玉仙來往清風夜,還識江山似舊不?”足見東坡在宋人心目中自占高位,文山亦以坡仙目之也。
堅強、偉大的人格貫注在文天祥的詩歌之中,它永遠是祖國人民最可寶貴的文學遺產。
文天祥有詞作,如《齊天樂》、《滿江紅》等。
文天祥亦有散文,且具多種體裁,以《指南錄后序》最著名。
與文天祥同處宋末時代的,還有幾位遺民詩人。
汪元量,生卒年不詳,字大有,號水云,錢塘布衣。以善琴供奉宮廷。1276年,隨宋宮人北去,至燕都。元量雖為一琴師,但人格高尚,與文天祥、劉辰翁為友。他景仰文天祥人格,曾特地到燕京獄中探望。天祥被害后,汪元量到南方為道士,往來匡廬彭蠡間,終身不仕,為宋遺民,自號水云子。
汪元量能詩詞,有《湖山類稿》與《水云集》。其中《湖州歌》九十八首,敘述南宋亡國的一段哀史。從元軍下皋亭山、謝太后上降表寫起,一直到三宮沿運河北上到燕京參加蒙古人的慶功宴會為止。寫到一路上:
“兩淮極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數椽。
兵馬渡江人走盡,民船拘斂作官船。”
“宮女垂頭空作惡,暗地珠淚落船頭。”
詩表明,降元,是太后皇帝的意思,而苦難也加在許多不幸宮女身上。
長篇的《醉歌》,也是極為沉痛的:
國母已無心聽政,書生空有淚成行。
六宮宮女淚漣漣,事主誰知不盡年!
國家所受的屈辱,人民遭受的災難,宮女的眼淚,都寫入他的詩中。
謝翱(1249—1295),字皋羽,福建長溪人。文天祥在江西勤王,他率義兵投文天祥抗元,為諮議。文山被執,乃逃亡,漫游各地。文山死,登嚴子陵釣臺,設主祭文,再拜慟哭,作《登西臺慟哭記》。他有集名《晞發集》。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宋亡,隱吳下,有《所南集》。
劉辰翁(1234—1297),字會孟,號須溪,江西吉安人。宋末進士。曾劾賈似道,為所忌,幾為所殺,得直名。曾為濂溪書院山長。宋亡,托方外以終。有《須溪集》。他評點《世說新語》,評點杜甫、李長吉、陸放翁等人的詩,是評點家的第一位。
上一篇:《周邦彥與大晟詞人》
下一篇:《辛棄疾的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