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1124—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1154年中進士。是當時的一位大詩人。南宋的詩人向來標尤、楊、范、陸四大家,即尤袤(延之)、楊萬里(廷秀)、范成大(致能)、陸游(務觀)。尤袤是南宋初期有名的詩人,有《梁溪集》,詩佚,流傳下來的少數詩篇都較一般。藏書甚富。尤楊范陸都曾學詩于曾幾(茶山),受過江西詩派的影響,后來都拋棄了江西詩派的習氣。
楊萬里的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尤以詩著名。楊萬里的詩有兩萬余首之多,現存四千多首。《誠齋全集》中包括《江湖集》、《荊溪集》等九集,每集代表一個時期。
楊萬里是道學家,通經學,重名節,人品極高。據說南宋宰相韓侂胄造南園,請楊萬里作一記文,楊萬里看不起韓侂胄的為人,就拒絕他說:“頭可斷,記不可得!”一時間人們很佩服他的品格。后他竟因聞侂胄當權而憂卒。
楊萬里的詩很有風趣。他作詩不避俗言俗語,這一點是受黃山谷的影響。黃山谷曾用俗為雅,楊萬里也是如此,他把一般人的口語經過提煉吸收到詩中來,就顯得清新自然;他的詩又一特點是很恢諧幽默,反映生活的另一方面,能達人之所不能達,又沒有什么做作。因此,他雖然自江西派入,但仍能獨自一體。他在《荊溪集自序》里說:“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后山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他融會諸家而獨創一體,即“誠齋體”,并因此開創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如:
梅子流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閑居初夏午睡起》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插秧歌》
寫得自然而有風趣。其他像“低低檐人低低樹,小小盆成小小花”、“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都以白話入詩。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人。與范仲淹同鄉,比陸游小一歲,也是1154年的進士。他的官職很高,屢次出使金國,做過宣撫使,做過參知政事。晚年隱居于石湖(太湖與吳江之間)。有《石湖詩集》,又有《石湖詞》。
范成大與陸游是知交,政治才能很高,但同樣未被重用。他的詩亦從江西詩派入而變化,成一大家。風格清新,以寫山水最著名。他到過四川,寫了許多詠山水和長江的詩,田園詩方面有著名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他的山水田園詩很像陶淵明、謝靈運的詩,但并不摹襲陶謝,而又有自己的面貌,多用七言絕句寫出。其代表作《田園雜興六十首》雖沒有像陶詩那樣深入和親切,雖然對農村生活有一定的隔膜,但還是有認識和感受的,因此也能寫出農家歡樂和愁苦: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以上《田園雜興》
楊萬里和范成大兩人的詩接近自然,比較清新,是他們的優點,但不如陸游那樣充滿愛國情懷。
南宋詩人都有他們的政治生活,他們屬于比較進步的階層,有愛國思想,但都不得志,愿望不能實現。他們的詩歌,一部分表現他們的愛國思想,如陸游的詩,一部分表現為對田園山水的愛好,如楊萬里、范大成的詩。
上一篇:《元好問》
下一篇:《〔水仙子〕尋梅·鄭德輝、喬吉等后期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