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大處落墨》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系詠物題,若但刻劃黃金,縱使盡態極妍,是為物作傳,非詩家所取也,必有寓意,于大處落墨,方是好詩。首句二句引事起,用燕昭王事,又極活潑,不落呆詮。三句變換,四句足三句意,而繳首二句。此詩前半正面寫,后半反面寫,蓋有寓意焉。(朱寶瑩《詩式》卷一)
【詩例】
黃金
陸龜蒙
自古黃金貴,猶沽駿與才。
近來簪珥重,無可上高臺。
【解析】
作詩貴意,意高則詩高。古人說:石蘊玉而奇,川含珠則靈。意之于詩,猶如川中珠,石內玉。此詩題曰《黃金》,然詩人并未將它寫成一首單純的詠物詩,而是借物發端,詠古諷今,著重于寫意抒慨。燕昭王即位于燕國被齊國擊敗之后,思發憤圖強,“卑身厚幣”以招天下賢才。郭隗告之以若肯用重金買駿馬之骨,千里馬必聞聲而來,示意燕昭王若肯重用自己,其他賢才必接踵而至。昭王于是為郭隗筑宮而師事之,果然后來樂毅、鄒衍、劇辛等皆來投燕。又傳說燕昭王曾筑臺,置千金于臺上,以延請天下士,此臺因此名黃金臺。此詩首二句即詠此事,以黃金雖貴重,人才更可貴,來歌頌古代尊重人才的君主。末二語由唱古轉觀現實,感慨君王權臣惟重女色享樂,根本不關心汲引人才,致使才志之士進身無路。詩人從古今君臣對待人才的不同態度這一角度立意,賦予詩篇憤郁凝重的筆勢,諷諭嘲刺的風格,避免了寫詠物題目而易于趨入僅僅“為物作傳”的途徑。朱寶瑩稱此詩重立意的構思特征是從“大處落墨”,并將這一點視為創作 “好詩” 的重要條件,是極有道理的。
有些詩所以顯得平平庸庸,并不在于語言不美,音律不諧,手法不巧,而是在于立意不高,意為詞沒。劉攽曰:“詩以意義為主,文詞次之。意深義高,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義,翻成鄙野,可笑。”(《中山詩話》)舍意求詞,是許多擬古作品所以失敗的重要原因。同樣道理,“為物作傳”,不求寓意,也是不少詠物詩平庸而不得高超的重要原因。寫景詩同樣存在立意的問題。李贄曾論李異川和王明齋的二首詩,李詩除景色描繪外,缺乏更多的生活內容,詩意不突出,王詩由景及人,最后二句寫道:“僧家莫道閑游覽,安石蒼生意未虛”,表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所以李贄認為 “論其可傳,則明齋當首推也”(以上詩與李贄跋語的石刻拓片存于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大處落墨除了強調立意的重要之外,還要求意本身高拔,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沈德潛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人而已。”(《說詩晬語》)肯定詩人“襟抱”、“學識”俱需“第一等”,正是著眼于對第一等立意的期待。毛先舒強調,在詩歌的批判性問題上,要針對關系重大之事而發,不必糾纏小事,“古人所糾,必務其大,乃有義不系于君親,事不交乎邦國,可以略置忘言。”(《詩辯坻》)這恰是大處落墨的具體一端。
封建時代的詩論家強調立意高,主要是指體現諷喻意圖,表達忠君愛國的觀念等等,這固然有很多合理的因素,但其中也含封建落后的內容(如忠君觀),且“意”的義域較狹,如晚明“性靈說”為正統詩論家所不容,對這些局限也應如實指出。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擒題命脈》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依題立義》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