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烺、江昉、吳鏜、程名世同輯。韻分十五部。吳氏等人謂,詞有平上去三聲通押者,故分部時歸而為一,入聲則別為分部。第一至第十一部為平上去韻,每部中又依平上去聲分開,如第一部平聲東冬鐘、上聲董腫、去聲送宋用。第十二至第十五部為入聲韻。十五韻部無韻目。編者謂:“作詞較作詩不同。古詩所押韻腳,生澀怪僻,愈出愈奇;詞則不然,凡不經見之字,嵌入其中,便覺刺目,正以好處不在怪僻,解人自知之也。”故是書將《廣韻》中不常見、無用之字一概刪削,歸于平易簡凈;又“瑪瑙”之“瑪”、“徘徊”之“徘”等字,編者謂“收入究屬無用”,亦一并刪削之。無反切及釋義,每部中依不同韻分列,所用韻目,次第按《廣韻》,不按平水韻。書前有金兆燕寫于“學宋齋”之序一篇,稱“觀四子所輯,考核既精,刪并更確”。是書附入《白香齋詞譜》。有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上一篇:嘯馀譜
下一篇:有真意齋詞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