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金釵十二
【出典】 見“十二金釵”條。
【釋義】 南朝樂府有“頭上金釵十二行”語,本指頭上發(fā)飾之多,一人戴十二只金釵。后用以比喻姬妾眾多。
【例句】 ①有隨軒、金釵十二,為醉嬌、一曲踏珠筵。(晁補之《八聲甘州·歷下立春》553)這里的“金釵十二”指眾姬妾,意為自己居歷下有眾姬妾車載相隨。②歌宛轉(zhuǎn),舞蹁躚。金釵十二擁嬋娟。(朱敦儒《鷓鴣天·許總管席上》844)這里用“金釵十二”形容許總管席上歌姬舞妓之多。她們當(dāng)筵翩翩起舞,宛轉(zhuǎn)而歌。③都休問,金釵十二,滿酌聽輕謳。(黃公度《滿庭芳·公自高要倅攝思平郡事,郡有西園,乃退食游息之地……》1329)這里的“金釵十二”指思平郡官妓之多,郡守可以在西園聽歌飲酒以取樂。④堂上金釵十二行,庭前珠履三千客。(無名氏《滿江紅·壽李侯》3780)這里“金釵十二”指李氏姬妾之多。用此典形容李氏富貴奢侈,縱情享樂。
上一篇:典故《金釵信》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金釵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