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孫劉輩使我不為公
【出典】 《三國志》卷二五《魏書·辛毗傳》:“明帝即位,進封潁鄉侯,邑三百戶。時中書監劉放、令孫資見信于主,制斷時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與往來。毗子敞諫曰:‘今劉、孫用事,眾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塵;不然必有謗言。’毗正色曰: ‘主上雖未稱聰明,不為闇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與劉、孫不平,不過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為公而毀其高節者邪?’”
【釋義】 三國魏明帝朝,劉放、孫資用事,朝臣多與交好。辛毗寧愿中讒不作三公也不屈節攀附。
【例句】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辛棄疾《水調歌頭·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帥隆興……》1891)這里化用辛毗語,表示決不攀附權臣追求富貴的心志。
上一篇:典故《太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孫子兵出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