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唾壺敲缺
【出典】 見“玉壺敲怨”條。
【釋義】 晉大將軍王敦(處仲)于自己的境遇心有不平,酒后常詠曹操“老驥伏櫪”詩句,以如意敲擊唾壺為節,壺口盡缺。后因以“唾壺敲缺”為詠志士慷慨的典故,亦用為歌詠的典故。
【例句】 ①禁體詞成,過眉酒熟,把唾壺敲缺。(秦觀《念奴嬌·赤壁舟中詠雪》481)這里用以表現舟中浩歌的酣暢。②但一曲溪流,數枝野菊,自把唾壺叩。(秦觀《摸魚兒·重九》485)這里以“把唾壺叩”表現自己臨溪賞菊的悠然快樂之狀。③擬尋個錦鱗,寄將尺素,又恐煙波路隔越,歌殘唾壺缺。(秦觀《蘭陵王》[雨初歇]486)這里用以表現別中強烈的愁恨。④把唾壺敲碎問蟾蜍,圓何缺。(韓世忠《滿江紅》[萬里長江]1032)這里用以抒發山河破裂的悲慨。⑤兩宮何處,塞垣只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張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1076)這里用以表達痛慨國事的激情。⑥對西風慷慨,唾壺歌缺。(嚴羽《滿江紅·送廖叔仁赴闕》2544)這里用以表達壯志難酬的慷慨。⑦嘆千里悲歌,唾壺敲缺。(張炎《臺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陳文卿》3471)這里用以表現與陳文卿相隔遙遠而產生的強烈悲情。
上一篇:典故《聽鵲求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唾成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