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象罔尋珠
典源出處 《莊子·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釋義用法 這是《莊子》里的一則寓言,黃帝遨游于赤水之北,登上昆侖山,回來將玄珠遺失,派知、離朱、吃詬去尋找都沒有找到,又派象罔去找,反而找到了。這里的玄珠比喻道,以知、離朱、吃詬比喻人的五官感覺,意為靠它們都不能得到道,而靠無心無形的象罔卻可以得到道。后以此典借指珍貴的人或事物;也用以指求得真道。
用典形式
【玄珠】 唐·凌敬:“方追羽化侶,從此得玄珠。”宋·蘇軾:“玄珠白璧兩無求,無脛金丹來入腹?!?/p>
【遺珠】 唐·張籍:“赤水今何處,遺珠已渺然。”
【失玄珠】 唐·趙嘏:“曾失玄珠求象罔,不將雙耳負伶倫。”
【從象罔求】 清·王士禛:“詩人一字苦冥搜,論古應從象罔求?!?/p>
【珠拋象罔】 清·趙執信:“珠拋象罔求何益,火失參元賀莫遲。”
【玄珠寄罔象】 唐·李白:“玄珠寄罔象,赤水非寥廓?!?
上一篇:詩詞典故《謝庭蘭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辛苦作太玄》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