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死灰復燃
典源出處 《史記 ·韓長孺列傳》:“ (韓) 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 (燃) 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 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漢書 ·韓安國傳》亦載。
釋義用法 漢韓安國字長孺,在梁孝王處任中大夫,后因事坐法入獄,遭到獄吏田甲的欺辱。韓安國說,死灰就不能復燃嗎? 田甲道,再燃就用尿澆滅它。后來安國果然又復官為梁內史,田甲惶恐請罪。后以此典形容人失勢后復出; 也以“不然灰”等指失勢不得意的人。
用典形式
【灰然】 清·林則徐:“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然。”
【不然灰】 唐·張說:“皇恩若可再,為憶不然灰。”唐 ·駱賓王:“莫言韓長孺,長作不然灰。”
【未然灰】 唐·羅隱:“宣室夜闌如有問,可能全忘未燃灰。”
【灰不然】 宋·范成大:“閑心灰不然,壯氣鼓難作。”
【復燃灰】 宋·陸游:“盛衰君勿嘆,已有復燃灰。”
【待溺余】 清·顧炎武:“一遇韓安國,同悲待溺余。”
【起死灰】 宋·錢惟演:“自好摶垂翼,寧勞起死灰。”
【寒灰滅】 南朝宋·鮑照:“寒灰滅更燃,夕華晨更鮮。”
【溺死灰】 宋·陳師道:“會有哀籠鳥,寧須溺死灰。”
【長孺然灰】 唐·駱賓王:“冶長非罪曾縲絏, 長孺然灰也經溺。”
【灰土已寒】 金·元好問:“肺腸未潰猶可活,灰土已寒寧復然。”
【死灰不然】 南朝梁·何遜:“死灰終不然,長岑且未歸。”
【死灰余煙】 宋·蘇軾:“古來避世士,死灰或余煙。”
【沉灰不然】 唐·顧況:“芳桂君應折,沉灰我不然。”
【寒灰見溺】 宋·黃庭堅:“寒灰幾見溺,鎩翮常思奮。”
【寒灰復然】 金·元好問:“暗中人事忽推遷,坐守寒灰望復然。”明 ·徐渭:“自是感君多古意,寒灰不道復能燃。”
【然灰被溺】 清·錢謙益:“和藥趣來手欲戰,然灰被溺目敢瞪。”
【溺復然灰】 宋·梅堯臣:“欲溺復然灰,敗筆前已陳。”
【田甲當時氣】 宋·王安石:“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
【灰死韓安國】 唐·駱賓王:“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上一篇:詩詞典故《桑間三宿》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死重泰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