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前車之鑒
典源出處 《荀子·成相》:“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韓詩外傳》卷五:“鄙語曰:‘不知為吏,視已成事。’或曰:‘前車覆而后車不誡,是以后車覆也。’故夏之所以亡者而殷為之,殷之所以亡者而周為之。故殷可以鑒于夏,而周可以鑒于殷。” 《漢書·賈誼傳》:“鄙諺曰:‘不習為吏,視已成事。’又曰:‘前車覆,后車誡。’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釋義用法 古代諺語講,前面的車傾覆,后面的車就要引為鑒誡。后以此典表示前人失敗的教訓,可以作為后人的鑒誡。
用典形式
【覆車】 宋·陳與義:“試數門前客,終歲幾覆車。”宋·嚴羽:“不防盟墨詐,須防覆車新。”
【覆轍】 清·黃景仁:“比聞亦作湖海計,此我覆轍當鑒之。”
【前覆轍】 宋·張元干:“世路肯遵前覆轍,交游誰識后凋松?”
【蹈前車】 清·趙執信:“去者不思來者怒,后車恐蹈前車危。”
【覆前車】 唐·薛據:“已看覆前車,未見易后輪。”
【前車可懼】 清·秋瑾:“世局堪驚,前車可懼,同胞何事懵懵。”
上一篇:詩詞典故《前度劉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千萬買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