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汲黯臥理
典源出處 《史記 ·汲鄭列傳》:“黯隱于田園。居數(shù)年,會(huì)更五銖錢,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印,詔數(shù)強(qiáng)予,然后奉詔。詔召見黯,黯為上泣曰:‘臣自以為填溝壑,不復(fù)見陛下,不意陛下復(fù)收用之。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闥,補(bǔ)過拾遺,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陽邪? 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陽政清。”
釋義用法 漢代汲黯善于治理地方,選賢任能,把握大計(jì)而不苛求,政績很好。當(dāng)時(shí)淮陽一帶多有私鑄錢者,治安較亂,漢武帝特意起用汲黯為淮陽太守,借重他的威望,因?yàn)樗嗖。试S他“臥而治之”。后用此典頌揚(yáng)地方官治理有方。
用典形式
【臥治】 南朝梁·丘遲:“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可尚。”
【臥理】 唐 ·李頎:“聞道淮陽守,東南臥理清。”
【淮陽臥】 唐·羊士諤:“自嘆淮陽臥,誰知去國心。”
【淮陽績】 宋 ·劉敞:“愧無淮陽績,高臥亦終年。”
【薄淮陽】 明 ·馬世奇:“總為至尊憂社稷,漢臣何必薄淮陽。”
【汲黯臥理】 宋·蘇轍:“謝安未厭頻攜妓,汲黯猶須臥理民。”
【淮陽多病】 唐·杜牧:“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淮陽高臥】 南朝齊 ·謝朓:“淮陽股肱守,高臥猶在茲。”
【淮陽效理】 唐·李紳:“淮陽效理空多病,疏受辭榮豈戀班。”
【淮南臥理】 唐·賈島:“淮南臥理后,復(fù)逢君姓汲。”
上一篇:詩詞典故《江淹夢筆》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狂奴故態(tài)》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