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嗟來之食
典源出處 《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 來食。’揚(yáng)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釋義用法 齊國(guó)發(fā)生大饑荒,黔敖準(zhǔn)備了食物,輕蔑地招呼餓者來吃,餓者說,我正因?yàn)椴怀赃@種帶侮辱性的食物,才到了這地步的。黔敖趕忙賠禮道歉,餓者終不吃而餓死。后用此典指帶侮辱性的施舍等。
用典形式
【嗟來】 宋·蘇軾:“淵明端乞食,亦不避嗟來。”
【嗟食】 唐·李紳:“野悲揚(yáng)目稱嗟食,林極翳桑顧所求。”
【嗟來食】 清·陳睿思:“途窮厭見俗眼白,餓死不食嗟來食。”清·王士禛:“黔敖呼餓人,不受嗟來食。”
【蒙袂非】 晉·陶淵明:“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黔敖恩】 唐·皮日休:“豈無黔敖恩,救此窮餓骸。”
上一篇:詩詞典故《君平賣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夸父逐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