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一字為工》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又如《鐘山語錄》云:“ ‘暝色赴春愁’,下得 ‘赴’字最好,若下 ‘起’字,便是小兒語也。‘無人覺往來’,下得‘覺’字大好。足見吟詩,要一兩字工夫。”觀此,則知余之所論,非鑿空而言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九)
【詩例】
歸渡洛水
皇甫冉
暝色赴春愁,歸人南渡頭。
渚煙空翠合,灘月碎光流。
澧浦饒芳草,滄浪有釣舟。
誰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解析】
文學是語言藝術,體裁短雋的詩歌對遣詞造句的要求尤為嚴格。所謂“詩以字,文以句”(《鶴林玉露》卷六),“古人用字如將用兵,無不以一當百”(《李文莊公全集》卷九)。創作中往往一字安排得工巧,便“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令人嘆為觀止。例如孟浩然壯歲來京應進士考試期間,曾“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句曰: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e坐嗟其清絕,咸閣筆不復為繼?!泵虾迫豢荚囯m然失敗了,卻在詩壇贏得盛名,與張九齡、王維等早已成名的文苑耆宿結為忘年之交。(《孟浩然集序》)。究其“諸英華”激賞浩然詩的原因,不外胡仔所說:“微云”一聯,“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 ‘滴’字。若非此二字,亦烏得而為佳句哉?”(《苕溪漁隱叢話》)從史料記載可知,在唐代因善下字而馳譽后世的詩人為數不少?!短撇抛觽鳌酚小褒R己攜詩卷來袁謁鄭谷,早梅云: ‘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谷曰: ‘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己不覺投拜曰: ‘我一字師也’?!绷碛腥畏脑姷膫髡f也久為人知,他于臺州寺壁題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薄凹热ィ杏^者,取筆改‘一’ 字為 ‘半’ 字。翻行數十里,乃得 ‘半’ 字,亟回欲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 ‘臺州有人’?!?《麓堂詩話》)這類故事所以人們喜聞樂道,就在于詩人精深的文字修養使人欽佩,而皇甫冉《歸渡洛水》所表現的煉字工夫當然也不遜色。全詩旨在表現歸人臨晚時分低徊津渡,面對水鄉暮色油然而生的悵惘之情。但是作品攄情蘊藉委婉,以景語曲吐為主,只于尾聯用“放歌客”的悠悠自得之情稍事反透。這種寫情技法更增加了景語中關鍵字詞的分量,特別是首句的第三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稱“詩頭曲尾”,而 “詩文以起為最難,妙處全在此,精神全在此。”(《昭昧詹言》)況且,“古人煉字,只于眼上煉。蓋五字詩以第三字為眼,七字詩以第五字為眼也”(《詩人玉屑》卷八)。明白這些,再來品味一下“暝色赴春愁”中“赴”字妙用到底在何處,那將會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瓣陨笔且环N自遠而現,愈近愈淡的蒼然暮色,它不能行動,可見而不可觸?!按撼睢笔欠N抽象的情思,是人內在的可感而不可見的精神狀態。一個“赴”字將二者聯系起來,使物我相融,從而實現了人對環境景物的觀照。再者,“赴”字把暝色這種自然現象擬人化了,既能生動地表現出它的降臨是漸近漸深的過程,又可加強歸人的遲暮、孤寂的感覺。這個“尋常的字面從詩人手里出來,便大奇絕。如韓信驅市人而戰,凡市人皆精兵也”(《李文莊公集》卷九)。難怪就連具有“湛深之識,幽渺之思”而用字精工的王安石也對此予以充分肯定。他說:“老杜云:‘無人覺往來”,下得 ‘覺’ 字大好。‘暝色赴春愁’,下得 ‘赴’ 字大好。若下 ‘見’ 字‘起’ 字,即小兒語”(《杜工部草堂詩話》卷二)。杜甫駕馭語言的能力詩家已有定評,其中宋人葉夢得的意見是很有代表的。他認為:“詩以一字為工,世固知,惟老杜變化開合,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石林詩話》卷中)。葉氏的話稍嫌玄妙,如認真琢磨一下杜甫詩篇,還是能捕捉著一定東西的?!读辉娫挕酚涊d這樣一件事:“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云: ‘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蛟?‘疾’,或云 ‘落’,或云 ‘起’,或云 ‘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倍鸥ο隆斑^”字的用意是以飛鳥掠空輕盈、敏捷的體姿,來寫照武將馳騁沙場的勇猛輕捷的身影。換上“疾”字顯得太露,余者三字又缺神,“起”、“落”動感不足,“下”字失真,似寫落體運行空中,又太拙。惟“過”字,神交物表,恰到好處。然而怎樣才能做到“字如金丹句如珠”呢?唐人依然為后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從杜甫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到盧延讓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這中間反映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誰能把普通的語言詩化為精練、生動、新穎的詩歌語言,誰就必須付出巨大的勞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澳》),在萬千噸礦石中去提煉精金美玉。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一句衍二》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四句四問》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