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出神入化》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前四句正寫富貴之家早春,忽以“探春”二字透下,松快異常。五六言不為桑麥,是一篇之關鍵,且伏與下二句花柳對出之端。結處一筆,收拾前面許多,真出神入化之文也。(岳端《寒瘦集》)
【詩例】
長安早春
孟郊
旭日朱樓光,東風不驚塵。
公子醉未起,美人爭探春。
探春不為桑,探春不為麥。
日日出西園,祗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解析】
《長安早春》一詩約作于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春,詩人早春出游郊外,目睹仕女如云,香車寶馬,公子醉態,紅日高臥,由此而及郊野農桑,頓悟富貴者與貧賤者同春而思想境界不同,感慨社會的貧富懸殊而又勞逸不公,憤然作此篇。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感興而作,意有所諷,而“探春”為一篇眼線,連結高貴者與卑賤者的作為,借以發掘社會的重大問題,撕破社會表面的溫紗,讓人看其本來面目,警醒世人。
詩以贊美的筆調寫春色。朝日的陽光,驅走了黑夜,照在深宅大院的華貴的紅樓上。溫暖的東風,輕微拂面,宜人心魂。塵土不起,百花新生。詩人寫春入朱樓,顯示出主人身份高貴,生活奢華,非同于一般民房草屋。為全詩布置了一個溫馨的大環境,可供各種人表演的大舞臺。而朱樓中主人卻是作者所矚目的。于是在三四兩句獨寫朱樓中男、女的探春的心靈。公子哥們是酒醉未起,旭日高臥,這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家人有了天壤之別。又是何等的不公平。接著詩人把筆觸轉移到朱樓中美人,一個“爭”字反映出她們爭相探春的急切心態,詩人拈出“探春”,可為神來之筆。因上句寫公子酒醉未起,美人必是陪侍嬌柔。一個“探”字,從室內之淫引向郊野之樂。富貴者的淫逸享樂的本性盡在不言中。
五六兩句就探春而寫實。兩個“不為”寫出“公子”、“美人”的探春,不關農桑之事。不為農桑之人,自然是不關心國計民生之人,是在詩人鄙視之列的。
七八句緊承不為農桑句,揭出其所為,乃“日日”出游“西園”。“西園”,化用曹植《公宴》詩句,西園是七子與曹氏兄弟賞游的貴族園囿,飲酒賦詩,聽歌賞舞。此處用來泛寫其游樂而不務正事。他們醉心的是花花柳柳,美艷的景色,暗示出他們攜妓出游的花柳生活。一“出”一“望”,揭露無余。與五六兩句的“不為”對比成文,相反相承。詩寫至此已點出富貴者探春的行為、心理、感情。
結尾兩句:“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五侯宅”是用典故,漢桓帝日封五侯,此處借指為貴族的富貴之家。富貴之春與田家之春是對立的,互不容納,這是從前八句的蓄勢中引出的。詩前八句明寫富貴之春,暗示田家之春,以暗襯明,詩人概括說:田家的勞動之春,永遠也入不了五侯富貴者的大門。貴族們卑視勞動者和勞動的思想感情,全蘊含其中。所以岳端說“結處一筆,收拾了前面許多”,而且又是詩境的升華,主旨的概括。
全詩只有10句、50個字,以“探春”為眼線,生動地刻畫出富貴者與田家勞動者的形象和心理,概括出社會的不平等現象。以詩人自己的不平之鳴導引出封建社會中一切正直之士的不平,譴責富貴者而同情田家。這種用心可謂良苦,但在表達上卻一貫而下,自然和諧,又含蘊深遠。岳端說它是“出神入化”之作,不為諛詞。
“出神入化”,是指一種技藝所達到的神妙高超的境界,具有大自然造化的神工。最早如莊子所講庖丁解牛、佝僂承蜩、輪扁斫輪等故事,說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就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后來陸機與劉勰把出神入化引入文學創作之中,顧愷之又把它引入繪畫創作之中,于是,“出神入化”用以專指文藝創作至精至妙的創造功力,亦即“傳神寫照”。杜甫則把“出神入化”看作是詩歌創造的最高境界,他說:“下筆如有神”,“篇什若有神”,這既指創造過程中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又反映出意象的形與神和諧的自然美。總之它要求創作從寫真入手,由真入神,表現出神思情韻,神采飛動。如李白的《靜夜思》,就達到了出神入化程度,《玉階怨》則借美好的秋月、玉階、白露、水晶簾等意象所組合的清新的自然畫境,襯托出柔腸欲斷,積怨彌深的思婦的神情風韻。杜甫的一些寫景詩、如《望岳》更可稱之謂妙筆出神了。凡此種種,說明詩人把出神入化視為詩的最高境界,孜孜以求。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似亦不似》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虛實相生《遺貌取神》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