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焦崖閣》
李白曾歌蜀道難,長聞白日上青天。
今朝夜過焦巖閣,始信星河在馬前。
【注釋】
(1)焦巖閣:在今陜西省洋縣北五十里的焦閣山上。作者于昭宗干寧四年(897)入蜀途中,經過焦巖閣,時年已六十一歲。
(2)蜀道難:《蜀道難》是李白一首描寫蜀川山勢險惡的著名詩篇。
(3)長聞:即常聞。上青天:李白《蜀道難》詩中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句子。過去,總覺得蜀道雖難,但好像是白天上青天。
(4)今朝:今天。
(5)始信:開始相信。星河:銀河。
【賞析心得】
韋莊是詩人韋應物的后代(四世孫),繼承了先人隨和、心胸豁達的性格,故其七絕一般都寫得清麗和委婉。但就是這樣隨遇而安、性格開朗的詩人,命運卻似乎總在作弄他。韋莊屢試不第,直到昭宗干寧元年(894)才考取進士,任個左補闕,此時他已年近花甲了。他知道雖然好不容易中了舉,但唐王朝命運的衰敗卻是不可避免了。此次夜過焦巖閣,入蜀為使,恐怕就是有去無回,永別唐朝了。
“李白曾歌蜀道難,長聞白日上青天。”詩人并未像李白那樣,采用比喻和夸張的浪漫手法形容蜀道如何艱難險阻,而是輕松上路,似乎不太相信《蜀道難》中描寫的情景。詩人內心好像在說,常聽說進川好比白天上青天,蜀道真的有這樣難走嗎?因此,他帶有挑戰性的想法,偏要夜過焦巖閣。“今朝夜過焦巖閣,始信星河在馬前。”待作者真的騎馬夜過焦巖閣后,他才相信,真的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天上銀河就橫在馬前,隨手向前似乎就可摘取幾顆星星。山勢高拔,道路險峻,真個是可想而知!
作者寫《焦巖閣》與李白《蜀道難》作比較,恐非偶然。因為李白那首詩寫于盛唐,“長聞白日上青天”,滿懷憧憬,陽光燦爛,而作者是“今朝夜過焦巖閣”,黑夜沉沉,前途渺茫。這首絕句,表面上看似信手輕松寫來,實質上反映了內心深處對王朝行將沒落的無限感慨和痛心婉惜。
上一篇:鄭谷《靜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樂游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