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翱《過杭州故宮》
紫云樓閣宴流霞,今日凄涼佛子家。
殘照下山花霧散,萬年枝上掛袈裟。
【注釋】
(1)此詩當為作者晚年所寫。元兵大舉南下時,他曾投文天祥,隨軍轉戰閩、粵、贛等地。宋亡,文天祥就義后,他變姓名逃亡,仍繼續抗元活動。直至各地抗元軍事活動在大力鎮壓下歸于沉寂,新朝轉向思想上鞏固其統治地位時,作者晚年才敢現身故國故都憑吊故宮,抱亡國之恨,作吞聲之哭。《過杭州故宮》由二首絕句組成,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2)紫云:即紫色云氣,古代說是象征帝王之家的祥瑞之氣。紫云樓閣:原是唐代長安樓閣名,此處泛指南宋未亡時宮中高聳的樓閣。流霞:一種仙酒的名字,此處泛指宮中美酒。
(3)佛子家:佛子指僧人,佛子家指佛寺。
(4)花霧散:落花像霧一樣飄散。源自(南朝)梁沈約《會圃臨春風》詩句:“落花紛似霧。”
(5)萬年枝:即冬青樹。宋代宮中多種這種四季常綠的樹。袈裟:僧衣。
【賞析心得】
謝翱非常不幸。正值他才華橫溢、血氣方剛的大好年華,元軍南侵,南宋將亡。在國家危急時刻,他傾家財、率鄉兵,追隨文天祥,投身抗元前線,轉戰閩、粵、贛等地。當他與敬仰的民族英雄分手時,天祥以家藏端硯“玉帶生”相贈,生離死別,諄諄囑咐。這位堅守民族氣節的終生“布衣”入元后,守節如玉,不事新朝,變換姓名,繼續進行抗元活動。其中至少有兩件大事后人不應忘記:一件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在宋亡八年之后,新朝統治者為了摧抑故朝遺民的民族意識,竟踐踏人性底線,挖掘南宋皇帝陵墓。謝翱、林景熙等人扮作乞丐,身背竹籮,買通番僧,撿得帝王骸骨,埋于蘭亭,種上冬青。另一件是至元二十七年(1290),宋亡十五年、文天祥就義九年之后,許多人已對時事淡漠,連烈士之弟都出來仕元時,謝翱聯系吳思齊、馮桂芳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西臺(今浙江省桐廬縣西富春山上)設文天祥神位祭奠,告誡世人勿忘亡國之痛,《過杭州故宮》,也是他晚年憑吊故國、故都、故宮,痛切悼念、寄托哀思的行動之一。
“紫云樓閣宴流霞,今日凄涼佛子家。”首兩句,今昔鮮明對比,往事不堪回首。作者走進故宮,悄悄憑吊,黯然神傷。原來南宋君臣酣飲,杯盞交錯的華麗宮殿,往日熱鬧,現已不復存在。往時的高樓臺閣,現已改為廟宇,寂寞冷清,香客稀稀,已是番僧居住的場所。“殘照下山花霧散,萬年枝上掛袈裟。”作者觸景生情,雖然已過多年,但在宋亡之時,記憶猶新。昔日紫云樓上的筵席,好比夕陽,瞬間即逝。落花似霧,美好時光已成過去。依然萬年枝,景象大不同:昔年“太平雀”不知飛何處?袈裟掛枝頭,經堂滿番僧。“南宋君臣輕社稷”,“直把杭州當汴州”*。大好江山、如同兒戲,拱手送與他人。紫云樓閣金鑾殿上,竟然坐上泥塑菩薩。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欲哭無淚,唯有仰天長嘆!
*當年北宋徽宗朝,天子曾以“萬年枝上太平雀”為題,作為畫院諸生的考題。南宋寧宗皇后《宮詞》,也有“秋聲輕度萬年枝”等句。
上一篇:高駢《過天威徑》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張喬《河湟舊卒》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