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注釋】
(1)此詩寫于徽宗崇寧元年(1102),詩人知太平州(今安徽省當涂縣)沒多久,又被罷了官,改監稅鄂州,一到當地,就興致勃勃游覽了名勝古跡南樓,并寫絕句四首詠景抒情,這里選的是其中第一首。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樓: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黃鶴山上,又名白鶴樓。書事:記事。
(2)芰荷:芰菱和荷花。
(3)一味涼:含意雙關,既指天氣十分涼爽,又為佛家“清涼”常用語,指擺脫一切憎愛之念,達到無煩惱境界。
【賞析心得】
宋徽宗崇仁元年(1102)六月,黃庭堅任太平州知州(太守),九天即被罷官。當時趙挺之為相,仇視庭堅,欲置之死地。庭堅心知肚明,在“時宰欲殺之”的情況下,泰然處之,悠然自得。罷官之后,即轉鄂州,興致勃勃游覽南樓,詠絕四首。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登樓遠眺,境界廣闊,氣象萬千。四顧山川,景色壯麗,明月高懸,水天一色,銀光生輝,倚欄極目,芰荷花開,十里飄香。初秋夜景,光、色、香、味一應俱全,景物交融、幽雅恬靜。“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如此美好風景,足以讓人樂以忘憂,人世間的一切奔波忙碌,你爭我奪,仿佛都不存在,詩人會心地詠出了“清風明月無人管”的詩句。自然,清風吹送的“芰荷香”、明月映照的“山水光”,也就任人聞、任人賞了。聯系到自己,無官也就一身輕了。投荒六年,當官九天,還要遭“時宰欲殺之”,這是怎么個世道?還有沒有公平?詩人討不出個說法,也無人為他主持正義。在這南樓的涼爽之夜,他仿佛體會到了佛家“清涼”的意境,無論是看到的“山光”“水光”,還是聞到的“芰荷之香”,都給人一種清涼之感,月光下的美景構成了一個清涼世界。面對死神的逼迫,這位江西詩派的宗祖,唯有寄情山水,置生死于不顧了。第二年,即崇寧二年(1103),他重被“投荒”,貶于宜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山縣)。崇寧四年(1105),黃庭堅逝于貶所,一代杰出的詩人詞家,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了,終年僅六十一歲。
上一篇:王安石《芳草》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陸游《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