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兮衣兮, 綠色衣啊綠色衣,
綠衣黃里。① 綠色外衣黃里衣。
心之憂矣, 見到此衣心憂傷,
曷維其已!② 不知何時才能已!
綠兮衣兮, 綠色衣啊綠色衣,
綠衣黃裳。 上穿綠衣下黃裳。
心之憂矣, 穿上衣裳心憂傷,
曷維其亡!③ 舊情深深怎能忘!
綠兮絲兮, 綠色絲啊綠色絲,
女所治兮。④ 絲絲是你親手織。
我思古人,⑤ 想起我的亡妻啊,
俾無訧兮。⑥ 遇事勸我無差失。
絺兮绤兮,⑦ 夏布粗啊夏布細,
凄其以風。⑧ 穿上風涼又爽氣。
我思古人, 想起我的亡妻啊,
實獲我心。⑨ 樣樣都合我心意。
(據程俊英譯文有改動)
【注】①里:即下章之裳。衣在外,裳在里。②曷:何。維:語助詞。已:止息。③亡:通“忘”。④治:猶制,此指染織。⑤古人:即故人,指亡妻。⑥俾(bi):使。訧(you):指責之意。⑦絺(chi):細葛布。绤(xi):粗葛布。都是夏季的優良衣料。⑧凄:涼。⑨獲:得。
一位喪偶的男子穿上妻子生前給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哀傷不已,唱出了《綠衣》這首沉痛凄楚的悼亡之歌。
全詩分為四章,以衣為線索,由物及人,抒發了詩人的無限傷悼之情。前兩章重在寫己之“傷”,后兩章重在寫對妻子之“悼”。
“綠兮衣兮”,這起首一句,間用兩個語氣詞“兮”,隔斷詞語,造成一種強烈的頓宕,即刻給人以緩慢沉重和一唱三嘆的哀傷感。讀這句詩,我們不是分明可以感受出詩人的咽塞和抽泣嗎?以下各章的第一句,也都采用這樣的句式,復沓疊唱,從而造成全詩哀傷的氛圍和悲痛的旋律,強烈地振動了讀者的心弦。第二句“綠衣黃里”,與下章的“綠衣黃裳”互文重疊。聞一多先生說:“此里,謂在里之衣,即裳”。因為“衣在表,裳在里,衣短裳長”,所以“此章曰綠衣黃里,以內外言之;下章曰綠衣黃裳,以上下言之。”(《詩經通義》)“綠衣”二字是“綠兮衣兮”的緊縮重復。綠色的上衣,黃色的裙裳,這色彩是多么的鮮艷,搭配得又是多么的協調。可是這艷麗的衣裳,卻觸動了作者無限的傷痛:“心之憂矣,曷維其己”!“心之憂矣、曷維其亡!”原因何在呢?從第三章里我們得知,原來這衣裳都是出于妻子之手(“女所治兮”)。如今衣猶燦然,而妻子已經作古,怎能不令人心傷!詩人觸物傷情,無比悲痛,這揪心的傷悲何時止息!那千恩萬愛又怎能忘記!詩人無盡的憂傷、濃重的哀思,不能不掀動讀者心中的波濤。接下來,詩人又由衣說到絲,由絲說到絺、綌,由自己的憂傷轉到對故妻的深摯悼念。詩人望著綠色的衣絲,自然想到治絲之人。他沉痛地說:“這綠絲是你親手染織的啊”!這綿綿綠絲,凝集著妻子生前的多少恩愛!又抽繹出作者如今的多少情思!絺、綌分別是細葛布和粗葛布,從全詩“似乎無頭無緒,卻又若斷若連”(姚際恒《詩經通論》)的結構線索看,它和上文的衣、裳、絲是緊相關聯的,當是指衣或裳的質料而言。這葛布是夏季的優良衣料,同樣是妻子染織,并縫制成衣。現在詩人把它穿在身上,“凄其以風”。這里的“凄”字用得很妙,它在此兼有“涼爽”和“凄涼”雙重涵義。詩人身上感到涼爽舒暢,而心中,卻充滿了“物是人非”、“慘慘戚戚”的孤獨和哀傷,就難免感到涼風凄凄了。這便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此時身心上的復雜感受——既有對妻子厚愛的幸福體味,又滲透著失去愛妻后的凄涼傷悲。詩人睹衣思人,激情難抑,從肺腑深處進發出“我懷念您啊,亡故的愛妻”(“我思古人”)這樣深情的呼喚,并贊美她“使我挑不出半點瑕疵”(“俾無訧兮”),贊美她“使我稱心如意”(“實獲我心”)。這里,詩人的贊頌與惋惜,熱愛與痛悼是交織在一起的。他贊頌愈多,憾恨就愈深;與熱愛之極所伴隨的,也正是痛楚之至。因此,詩人在深情贊美的話語后面,給我們留下了悼惜不已的悠長余韻。
提起悼亡詩,人們自然會想到潘岳、蘇軾等人之作。特別是潘岳《悼亡詩》睹物思人的抒情方式,更為后人所稱道。其實這種藝術手法,在《綠衣》里早已得到成功地運用。一身衣裳既是引發詩人萬千思緒的契機,又移注了他的全部情感。詩人穿上妻子生前為他縫制的衣裳,觸物傷懷,無限的思念與哀痛頓時綿綿不絕地涌上心頭。詩人由眼前的綠衣黃裳追溯到妻子是怎樣治絲、染色、織布,縫衣,又想到妻子的辛勤賢惠、體貼關懷,美好無比。恍惚之間,愛妻的形象幾乎就在眼前。一身衣裳,又濃縮著妻子的一生勞動和全部恩愛。通過它,詩人把過去和現在,把妻子的厚愛與自己的傷悼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達到以少勝多、包容無窮的抒情效果。只要看到這“綠衣黃裳”,就會引起詩人的綿綿思緒。遺物與詩人朝夕相伴,那么這種深深的傷悼之情也就永無絕期了。
最后應提到,關于此詩,《毛序》解釋為“衛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后儒便據此在“黃”、“綠”兩種顏色上做文章,以為黃為“正色”,喻莊姜;綠為“間色”,喻寵妾;“綠衣黃里”喻寵妾上僭夫人之位云云,皆穿鑿附會,不足取。
上一篇:《綢繆》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羔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