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兔爰爰①,看那狡兔大模大樣,
雉離于羅②。野雞無端進了羅網。
我生之初,我沒出世那個時光,
尚無為③;還沒這繁重的勞役奔忙;
我生之后,我出世后不多時光,
逢此百罹④!卻碰上這千災百殃!
尚寐無吪⑤!但愿長眠,不動不聲張!
有兔爰爰,看那狡兔大模大樣,
雉離于罦⑥。野雞無端碰了羅網。
我生之初,我沒出世那個時光,
尚無造⑦;還沒這深重的勞役奔忙;
我生之后,我出世后不多時光,
逢此百憂!卻碰上這千災百殃!
尚寐無覺⑧。但愿長眠,不醒不聲響!
有兔爰爰,看那狡兔大模大樣,
雉離于罿⑨。野雞無端觸了羅網。
我生之初,我沒出世那個時光,
尚無庸⑩;還沒這無窮勞苦奔忙;
我生之后,我出世后不多時光,
逢此百兇!卻碰上這千災百殃!
尚寐無聰(11)!但愿長眠,不聽像死樣!
[注釋]①爰爰:同“緩緩”,悠閑自得的樣子。②離:同“罹”,遭。羅:網羅。③為:古與“繇”通,徭役。④百罹:猶百兇、百憂。⑤寐:長眠。吪(e):動。⑥罦(fu):有機輪的網羅。⑦造:指勞役。⑧覺:醒。⑨罿(chong):網羅。⑩庸:用,勞苦。(11)聰:聽覺。
[賞析]《王風·兔爰》是周末的勞苦群眾通過寓言的形式控訴當時統治階級加在他們身上難以忍受的徭役和剝削之苦的詩歌。《詩序》曾說:“《兔爰》,閔周也?;竿跏?,諸侯背叛,構怨連禍,王師傷敗,君子不樂其生焉?!边@是一種解釋,但與詩意乖違。朱熹《詩集傳》則又是一種說法,以為“張羅本以取兔,今兔狡得脫,而雉以耿介反離于羅,以比小人致亂,而以巧計幸免;君子無辜,而以忠直受禍也”,指出了小人、君子之別。后來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說:“這首詩表現一個階級動搖的時候,在下位的兔子悠游得樂,在上位的野雞反投了羅網。這投了羅網的野雞便反反復復地浩嘆起來。只睡覺吧,管他媽的!——你看他的心目中還有什么上帝存在?……我覺得這也是一首破產貴族的詩?!惫粼谶@里提出了“上位”、“下位”的對立,又較《詩序》與朱說進了一步。
綜三家之意,《王風·兔爰》似還不如以“兔”興喻狡詐的統治階級,用“雉”喻指被壓迫的勞苦人民為妥。這正如詩中所說:“狡猾的兔子布下層層羅網,無辜的野雞撞網遭了災殃。這樣無理的世道、繁重的徭役是我出生前不曾遇到,只在我出生后卻偏偏碰上了千百種禍殃。啊,我還是長眠吧,像個死人不動不響?!薄锻秒肌芬辉娝沂镜恼琴F族階級對勞苦大眾殘酷的殺戮、無休無止的勞役和盤剝的現實。詩中的“羅”、“罦”、“罿”都指“羅網”;“無為”、“無造”、“無庸”都指“徭役”;“百罹”、“百憂”、“百兇”都指數不清的災難。如此羅網遍設,埋藏殺機,捕殺無辜;如此苦役相加,橫征暴斂,無情壓榨,勞苦大眾只有“無吪”、“無覺”和“無聰”,逼上死路一條,別無他法。所以,《王風·兔爰》對黑暗現實的暴露以及對人民苦難的展示是十分深刻的。驟讀之下,令人扼腕;掩卷之余,使人心驚!
《兔爰》全詩三章,每章各五句,結構形式相似。它每章開頭二句,均用四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短短二語寫出統治者的奸險,勞苦者的無辜。一反一正,善惡分明,對比鮮明。四言二句后,接著轉用“我生之初、尚無為(尚無造、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罹(逢此百憂、逢此百兇)”二句多字句,表示詩人對現狀的慨嘆,所以句式拉長,容量增大。慨嘆之后,全詩結以“尚寐無吪(無覺、無聰)”又一四字句式,感情沉痛至極,全詩便戛然而止。詩雖終結,但卻筆力千鈞,留下不盡的余意讓人們久久思索,久久回味:這樣的黑暗現實、這樣的深重苦難還會繼續多久?
上一篇:《何草不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北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