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我享①,我烹煮啊我祭享,
維羊維牛,供品有牛又有羊,
維天其右之②。蒼天保佑我安康。
儀式刑文王之典③,文王典章須效仿,
日靖四方④。日日謀求安四方。
伊嘏文王⑤,偉大文王英名揚,
既右饗之。保我平安受獻饗。
我其夙夜,勤于職守日夜忙,
畏天之威,敬畏蒼天不敢閑,
于時保之。才能治國保家鄉。
[注釋]①將:烹的意思。享:敬獻。②右:同“佑”,助。③儀、式、刑:三字同義,皆為效法之意。典:典章制度。④靖:《鄭箋》:“靖,治也。”⑤伊:發語詞。嘏(jia):偉大。
[賞析]《我將》是《詩經·周頌》中的一首祭祀詩,詩中祭天祀祖,祈福禳災,反映了周人崇拜蒼天,篤信鬼神的天道觀。
全詩為一章十句,可分三層。前三句詩為第一層,寫敬祭蒼天,祈求蒼天保佑。蒼天主宰一切,周人對蒼天無比虔誠。敬祭蒼天,供品需要“維羊維牛”,缺一不行,還得精心烹煮,只有這樣,蒼天才能保佑恩賜安寧。中間四句為第二層,贊頌文王豐功偉績,祈禱文王顯靈保平安。文王“改法度,制正朔”(《史記·周本紀》),制定的典章制度被周人視之為典范,惟有“儀式刑文王之典”,周朝才能國運興旺。文王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周本紀》)。文王為安定四方、振興周朝作出巨大貢獻,贏得了周人的愛戴。詩中“伊嘏文王,既右饗之”充分表達了周人對文王贊頌和祈望之情。最后三句詩為第三層,寫了周人“畏天之威”,其敬畏蒼天之情溢于言表。只有忠于職守,勤于祭禱,遵守天道,才能治國安邦。清人方玉潤說:“末三句則祭者本旨。”(《詩經原始》),吳闿生進而說:“通篇注意在末三句,所以戒成王也。”(《詩義會通》)
這首祭祀詩通篇為賦體。敘寫祭天,詩中突出祭品齊全,有牛又有羊,表現周人對天帝的虔誠。描寫祀祖,詩中用極其精煉的語言,概括了文王一生的歷史功績。詩的結尾,詩人不是一般敘述,而似乎在發議論,只有敬畏天威,勤于祈禱,方能得天之恩,安邦治國。這首詩雖短,但結構緊湊,層次井然。“首三句祀天,中四句祀文王,未三句則祭者本旨,賓主次序井然。”(《詩經原始》)
《我將》語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戒成王”之意含而不露。宋人呂祖謙評此詩說:“于天維庶其饗之,不敢加一辭焉。于文王則言儀式其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贊,法文王所以法天也。卒章惟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統于尊也。畏天所以畏文王也,天與文王一也。”(《呂氏家塾讀詩記》)呂氏的見解是十分中肯的。
朱熹在《詩集傳》中傳:“《周頌》多不葉韻,未詳其說。”而《我將》一詩還是葉韻的。第一層中,“牛”與“右”葉之部韻;第二層,“方”與“饗”葉陽部韻;第三層不葉韻。《我將》與《周頌》中不葉韻的詩篇相比,吟詠起來還是較為和諧悅耳的。
《我將》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遠不如《國風》、《小雅》中的詩篇。但是,此詩展示了周人祭神祀祖的內容,反映了周人的天道觀念,而且在表現手法上尚有可取之處,仍不失為一篇較有價值的文學作品。
上一篇:《思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揚之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