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鄭風(fēng)·子衿》是一首女子所唱的戀歌。歌者熱戀著一個青年,兩人相約在城闕上幽會,久等也不見情人到來,急得她在城闕上來回走個不停。她思心悠悠,望穿雙眼;她切盼情人送來音信,渴望情人翩然而至;她傾吐出“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無限情思。真是愛得如火,思念如潮涌;離愁沉沉,繾綣綿綿。
全詩三章,首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純綠色。衿,是糸佩玉的帶,一曰“綬”,即綬帶。也有將“衿”解作衣襟的。嗣,音似。《釋文》引述《韓詩》作“詒”就是寄的意思。音,指信息。詩的開端以“青青子衿”領(lǐng)起,這里既有“子”,又有“青青衿”,寫物的目的是為了引出人。眼前飄動的是你青青的佩帶,思念的是我的悠悠之心。以物及人,由你到我。抒發(fā)出歌者的思慕之情。接下去又以責(zé)備的口氣,暗示出歌者的“責(zé)其忘已”之意,然而“責(zé)”不是恨,卻是傾吐自己的思念。這兩句,前一句是假設(shè)之語:即使我不曾去找你!后一句是運(yùn)用反問:難道你就不傳個音信來?這樣寫,既突出了歌者熱烈的思念之情,又使詩歌寫得迂回、曲折、跌宕,增強(qiáng)了感人的效果。
次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佩,指玉佩。什么色的玉,就佩什么色的帶,青佩所以用青衿。這一章同上一章變化不大,歌者回環(huán)往復(fù),反復(fù)詠嘆自己的戀情與相思,情真意切,不蔓不杖。變化的地方是歌者把“嗣音”換成“來”,急切的思念之心,僅僅送個音信來,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前來赴約,才能傾吐衷情。這種回環(huán)往復(fù)的手法,它不僅渲染出歌者思念的久長,又狀寫出相思的苦痛;詩句的微妙變化似乎讓讀者看到了歌者急不可奈的情態(tài)。回環(huán)往復(fù)與詞語的微妙變化交織在一起,既相互映襯,又互為表里,展示出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詩的最后一章“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挑達(dá),是雙聲連語詞,形容往來輕疾貌。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是青年戀人們慣常幽會的地方。這一章是前兩章歌者思念之情的發(fā)展高潮,是思情別緒的形象寫照。歌者的心上人始終不見到來,急得她在觀樓上只是來回亂走,這不正是“悠悠我心”、“悠悠我思”所致嗎?一天不見面,簡直就象隔了三個月那樣久長,如此強(qiáng)烈的眷戀之情,沉重的想思之苦,又怎么能不讓她心煩意亂,思心悠悠呢!
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形試和《詩經(jīng)》中其他許多民歌一樣既有重章,又有疊章疊詞。詩的主要韻味和感染力就表現(xiàn)在“青青子衿(佩),悠悠我心(思)”、“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四句上。歌者反復(fù)詠嘆,最后飛躍升騰,幾乎達(dá)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一首平平常常的一詩蘊(yùn)含著如此熱烈的眷戀之情,而且它又不可抑制的傾吐出來,有如一股洪流直入讀者的心田,喚起讀者的共鳴,又讓人感到驚異。千百年來人們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來表達(dá)各種思念之情,大約與本詩的強(qiáng)有力的感染力不無關(guān)系吧!
上一篇:《女曰雞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小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