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皙皙。
《毛詩序》云“東門之楊,刺時也。婚姻失時,男女多違。迎親,女猶有不至者。”這種解釋,打上了儒家“美刺”說的深刻烙印。正如把《周南·關睢》說成是“后妃之德”一樣,顯系穿鑿附會之詞。其實,它和《關睢》都屬戀歌,它們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
《東門之枌》寫“貽我握椒”的定情,《東門之池》寫“可與晤語”,“可與晤言”的蜜戀,都洋溢著一種歡樂的氣氛。這兩位詩人都享受了愛情的甜蜜,而《東門之楊》的作者即品嘗了約會失望的苦澀。
本詩共兩章,均以“東門之楊”開首,點明約會地點是在東門的楊樹底下。“其葉牂牂”,“其葉肺肺”,是從楊樹著筆,不僅描繪出楊樹的枝繁葉茂,而且摹擬出風吹樹葉的陣陣聲響,渲染出幽靜宜人的環境氣氛。在一個微風拂面,樹葉沙沙的黃昏,一位青年心中翻滾著愛的波濤,滯立在白楊樹下,等待著心愛的姑娘來到身旁,共賞美景,共度良宵。這一恬靜溫馨的意境,激發了后代許多詩人的創作美感,為人們所交口稱譽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就是其中的佳句。
但是,本詩中這一類好的意境在給作者片刻的美感享受之后,接著而來的卻是綿綿不斷的失望不安,焦急埋怨。夕陽西下,黃昏來臨,姑娘沒有按時如約而來,詩人開始不安起來,他來回不停地走動,不時朝姑娘將要出現的方向張望。此時此刻,那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猶如青年心中發出的聲聲愛的呼喚,呼喚著心上人快快到來。又有多少次,他誤以為這是姑娘輕盈的腳步聲而喜出望外啊!然而,等待他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夜幕漸漸籠罩了大地,長庚星出現在西方的天空,它同情他眨著眼睛,注視著青年孤獨躑躅的身影。夜更深了,四周一片寂靜,惟有風聲夾著葉兒的沙沙聲和青年陣陣的嘆息聲在廣袤的宇宙間回蕩。此時他的心情已由失望轉而近于絕望,焦慮之中又摻入了幾分埋怨,他橫下一條心:不見姑娘,決不離去!作者懷著一種又愛又急又怨的復雜心情。等啊等啊,直等到啟明星在東方閃光,姑娘那熟悉美妙的身影始終沒有出現。白楊樹下,只有失魂落魄的小伙子呆呆地站立在那兒。想到這兒,我們不禁被青年的癡情所感動。
《詩經》中有不少篇章反映了未見情人的失望心情。《邶風·靜女》用“愛而不見,搔首躑躅”之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小伙子不見心上人到來時那種抓耳搔腮,急促不安的神情。而《鄭風·子衿》在描寫姑娘一次次登上城樓等待情人未能如愿時,發出了“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樣強烈的愛情呼聲。這首詩,并沒有對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寫,而是巧妙地借時間的推移,也就是從黃昏到深夜再到第二天黎明,把作者自己約會失望焦灼的心情刻畫得十分深沉。
這首詩,畫面描寫很美,然而彌漫在全詩中的感情卻是憂郁的,可謂“語麗情悲”。
上一篇:《東門之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東門之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