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裳者華①,花兒朵朵在怒放,
其葉湑兮②。葉兒密密葉兒旺。
我覯之子③,我遇見了那人兒,
我心寫兮④。我的心里真舒暢。
我心寫兮,我的心里真舒暢,
是以有譽處兮⑤。這就有安樂的地方呀。
裳裳者華,花兒朵朵在怒放,
蕓其黃矣⑥。紛紜的花兒黃呀黃。
我覯之子,我遇見了那人兒,
維其有章矣。他真的是漂亮呀。
維其有章矣,他真的是漂亮呀,
是以有慶矣。這就有那喜慶呀。
裳裳者華,花兒朵朵在怒放,
或黃或白。白的白來黃的黃。
我覯之子,我遇見了那人兒,
乘其四駱⑦。四匹黑鬣的白馬已駕上。
乘其四駱,四匹黑鬣的白馬已駕上,
六轡沃若。六根韁繩光呀光。
左之左之,向左呀,向左呀,
君子宜之。人兒無所不宜呀。
右之右之,向右呀,向右呀,
君子有之。人兒無所不有呀。
維其有之,因他無所不有呀,
是以似之⑧。所以表里一致呀。
[注釋]①裳裳:堂堂、豐盛明艷的樣子。②湑(xu):密而潤澤。③覯(gou):遇見。④寫:喜悅。⑤譽處:安處。⑥蕓:紛紜,多。⑦駱:白馬黑鬣。⑧似:類。表里如一。
[賞析]這首詩以花作比,以花起興,而來歌頌人之美好。寫來新鮮而有情致,又毫無阿諛之辭,是一首輕快的詩篇。
全詩共四章,三章重調,末章單獨成篇。重調三章皆以兩句寫花,四句寫人。寫花,從“其葉湑兮”到“蕓其黃矣”、“或黃或白”,真是葉茂花繁,黃白紛紜,美麗漂亮,一片興旺氣象。而在這背景下所看到的人兒,則有初見時之喜,“我覯之子,我心寫兮”,繼而有細見時之贊,“維其有章矣”,再而有見其車馬之盛,“乘其四駱,六轡沃若”。似彩筆一樣,一筆一筆地加深描繪,構成了這一漂亮人物的風采、盛況。重復歌來,一節扣住一節,一調響過一調。使人物的形象通過音樂的歌唱,在聲音中似乎更鮮明地顯示出來。以歡欣之辭贊美漂亮的人物,真可謂相得益彰。詩寫到這里,如果就結束了,那只是徒有外在之美。末章則又寫人之內心世界,是從外寫起,以其“左之左之,君子宜之”,是從左方寫來。“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是從右方寫來。最后加以總結:“維其有之,是以似之。”言其表里如一,所以無所不宜、無所不有,這又從內而向外,說明無所不宜、不有于外者,實以內在具有美德,而外在之美也才能得以表現,因而具有存諸內而形諸外之美。這一結束,實把前三章重調歌詠之美,均歸納于表里一致之美。美容美德,在詩篇中有層次、有收束地表現出來,真可謂是善頌善贊。
上一篇:《行露》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褰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