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如濡① 羔羊的皮裘多潤澤,
洵直且侯。② 他是純良又正直。
彼其之子, 他那個人呀,
舍命不渝。③ 生死關(guān)頭不變節(jié)。
羔裘豹飾,④ 羔羊的皮裘豹皮袖,
孔武有力。⑤ 他的勇力大無限。
彼其之子, 他那個人呀,
邦之司直。⑥ 主持國家的正義。
羔裘晏兮,⑦ 羔羊的皮裘多鮮明,
三英粲兮。⑧ 三行花邊亮晶晶。
彼其之子, 他那個人呀,
邦之彥兮。⑨ 是國家的英杰。
(金啟華譯)
【注】①濡:潤澤。②侯:美好。③舍命:拋棄生命。不渝:不變節(jié)。④豹飾:羔裘的袖口上飾以豹皮。⑤孔:很。⑥司直:司,主也。司直,即主持直道的人。⑦晏:鮮艷。⑧三英:豹飾有三列。⑨彥:美士為彥,即俊杰之士
這是一首贊美正直官吏的詩篇,詩的作者已不可考。詩的內(nèi)容,《詩序》說它陳古以諷今,刺當(dāng)朝無此等賢人,并無確據(jù)。朱熹、姚際恒等認(rèn)為此詩是“鄭人美其大夫之詩不知何指也”,今從其說。
全詩三章皆以羔裘起興。羔裘是大夫的朝服,用它起興,首先給人展示出官吏的服飾美:穿著油光水滑的羊羔皮袍,袖口上飾著豹皮,鮮艷無比。接著,每章第二句一語雙關(guān),是由外美到內(nèi)美的過渡。“洵直且侯”,既贊羔裘之舒直美好,又夸其官吏品質(zhì)正直;“孔武有力”,既贊羔裘之豹飾鮮明有力,又夸其官吏勇武剛強(qiáng)(朱熹曰:“豹甚武而有力,故服其所飾之裘者如之。”)。“三英粲兮”,既贊裘上三列豹飾,又美其官吏之三德。英有俊秀之意,故毛傳釋三英為三德,鄭《箋》釋三德為剛克、柔克、正直。
每章的最后兩句是直接贊美官吏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這位官吏,能在生死關(guān)頭不變節(jié),為國效勞;不僅自己正直,而且能夠正人過失、主持正義;他是國家的美士,國家的俊杰。
全詩三章,從外美和內(nèi)美兩方面對官吏進(jìn)行了贊頌,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層次井然。
《左傳·昭公十六年》記載,鄭國六卿餞晉韓宣子于郊,子產(chǎn)賦鄭之《羔裘》,韓宣子曰:“起不堪也!”可見此詩產(chǎn)生較早。有人以為此詩贊美鄭國的子皮、子產(chǎn)。但《詩經(jīng)》最晚的詩止于陳靈公,魯襄公二十九年,魯人為季札歌鄭樂時,《羔裘》詩久已編入周樂,這一年子皮始當(dāng)國,子產(chǎn)之為政又在其后,魯人不會在此之先就有歌頌二子的詩樂。因此,這是一般的贊頌詩,不必附會到具體的歷史人物身上去。
這首詩雖然在內(nèi)容上只是美化朝中官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藝術(shù)上還有值得借鑒之處。它主要用賦的方法,由表及里,贊美正直的官吏,同時兼用興法,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審美感染力。從此詩我們也可以看出當(dāng)時人們的審美觀念:為官不僅要外表美、威武有力,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美,做到正直,能主持正義,為國效勞,至死不渝。
上一篇:《緇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羔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