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谷有蓷,山谷一棵益母草,
暵其干矣。根兒葉兒都枯槁。
有女仳離,有個女子被拋棄,
嘅其嘆矣。一聲嘆息一聲號。
嘅其嘆矣,一聲嘆息一聲號,
遇人之艱難矣!嫁人艱難誰知道!
中谷有蓷,山谷一棵益母草,
暵其脩矣。根兒葉兒都干燥。
有女仳離,有個女子被拋棄,
條其歗矣。長長嘆息聲聲叫。
條其歗矣,長長嘆息聲聲叫,
遇人之不淑矣!嫁個惡人真懊惱!
中谷有蓷,山谷一棵益母草,
暵其濕矣。干黃根葉似火烤。
有女仳離,有個女子被拋棄,
啜其泣矣。一陣抽泣雙淚掉。
啜其泣矣,一陣抽泣雙淚掉,
何嗟及矣!追悔莫及向誰告!
《中谷有蓷》是歷來爭論最少的《詩經》篇章,從《毛詩序》到現代學者,絕大多數論者都同意: 這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只是《毛詩序》以為是“夫婦日以衰薄,兇年饑饉,室家相棄爾”,今人如余冠英、程俊英等也以為是荒年中一位棄婦的哀嘆之詩。但詩中似乎看不出荒年的意思,益母草干枯不過是起興而已。全詩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復吟詠,突出主題: 女子遇人不淑,最終痛苦、悲傷、憤怒。婦女在戰國時代被男子遺棄的情況,說明男權主義在那個時代已經成為社會倫理觀念的主流。女子擇偶不慎,嫁了個忘恩絕情的丈夫,最終被拋棄,落得個自怨自艾的下場。可見中國婦女地位的低微,已經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詩歌每節開頭,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興。益母草是中草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益母草對婦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現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婦女病治療調養之用。顯然,益母草有益于婦女養生育子。詩歌用益母草起興,作用有二: 一是這種植物與婦女關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聯想到婦女的婚戀、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發揮詩歌聯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經干枯了,益母草曬干,可入藥,但婦女被拋棄,入藥的益母草又有何意義呢?促進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兒育女的藥草,與被離棄的婦女擺在一塊,對比強烈,給人的感覺是這位婦女命運真太悲慘。因此,“中谷有蓷”一句,無疑是起了隱喻作用、感情引導作用和啟發聯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婦女自身覺悟的感嘆。被薄幸丈夫拋棄,她不僅僅是一味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艱難”、“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結論。這是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小結,也是對今后生活的警誡。吟唱出來,當然是對更多已婚未婚婦女的提醒和勸告。在這位被拋棄的婦女身上,仍然保留著婦女自重自覺的品格,這正是她靈魂中清醒而堅強的一面,啟迪著人們。
上一篇:《絲衣·詩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豐·詩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