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妙在襯跌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詞之妙,全在襯跌,如文文山 《滿江紅·和王夫人》 云:“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酹江月·和友人驛中言別》云:“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每二句若非上句,則下句之聲情不出矣。(劉熙載《詞概》)
【詞例】
酹 江 月
和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堪笑一 葉飄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解析】 詩詞中有映襯、反襯,又有跌轉、跌宕。以映襯反襯的筆法,跌出下句,宕開新意,這就是襯跌。上下句或段,在語意方面構成映襯關系,可使語意在相互映襯中變得更加豐富。在結構上,能出現跌宕之勢,以形成詩詞的開合變化。劉熙載強調的是語意方面的作用。
文天祥的 《酹江月》 是他被俘解往大都途中在建康同鄧剡訣別時所作。詞人志節高尚,氣魄雄大,但國破家亡,臨于末路,面對種種矛盾,感情復雜而激動,因而詞中多襯跌之筆。首先是,上下片之間形成襯跌。上片從總體上說,特別是同下片相較,顯得境界開闊,氣度高遠。開篇以振起之筆,寫乾坤能大,蛟龍不會久潛池中。可見仍想望回天有日,自己 (也包括鄧剡) 還能如蛟龍騰空,叱咤風云。下面稍退一步,即使自己不能挽救國家,如江流后波涌前浪,將來定會有英雄來收拾天下。這段偏于寫理想,仍見英雄豪氣。下片跌入現實,先寫自己悲慘的處境,自己如飄零一葉,朱顏變盡。再寫自己將別卻江南,只能在北去途中,頻頻回首。最后寫自己將魂化杜鵑,帶血悲啼,滿腔血淚,悲哀欲絕。有了上片的雄豪,愈襯出下片的英雄末路之悲; 而窮途末路之人,仍不失雄豪之氣,更襯出詞人的胸襟氣度。除此之外,由于襯跌,使詞句的語意還別有一種意味,那就是有了下片的映襯,上片的豪壯中隱含著悲慨,所以它絕不同于盛唐邊塞詩中的豪壯。有了上片的映襯,下片的悲哀中又隱含著崇高與壯大,所以,它也絕不同于一般的個人失意之悲。另外,句中行文用筆也多用襯跌。如上片,首二句寫乾坤能大,伏下的蛟龍也會騰起,表現自己的雄心志向,下句便跌入現實,寫自己被囚,雖曾有曹操橫槊賦詩的氣魄,王粲登樓作賦的志向,而此后將萬事成空。壯志理想更襯出現實的悲哀。再如下片 “鏡里朱顏”兩句,朱顏都變,盡寫出自己歷盡百般磨難,而如此仍丹心難滅,愈見其耿耿忠心。這首詞用襯跌之筆,在情思的跌宕變化中,使壯中含悲,悲中含壯。悲中之壯而愈壯,壯中之悲而愈悲。將文天祥豪杰氣在而身處絕境,紅顏變盡而丹心不改的一腔血淚,滿腹衷曲,表達得深婉曲折,悲壯感人。
襯跌的妙處是能夠在映襯跌轉中使上下句或上下段相映相形,從而豐富語意,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劉熙載說:“詞之好處,有在句中者,有在句之前后際者,……《臨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 ‘憶昔’,俯注 ‘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所謂好在句外者也。”這里的好在句外,就是說,在襯跌中,詞句的語意豐富了,在一般的字面含義之外,又增加了“句之前后際”的另外一些意思,使上下文在關聯中,相互映襯生發出另一重文意。也就是使文有重旨。這種妙處不同于一般的意余言外,它是關乎上下兩句或上下兩層,說它的好處是在“句之前后際”,是最準確的。
襯跌手法特別適于表現生活中的矛盾,在矛盾中表現出豐富的主體內容。這種手法,在詩詞中的運用十分普遍。僅南宋詞人的作品就可以舉出多篇。如李清照 《永遇樂》 的下片,先回憶往昔中州盛日元宵佳節的繁盛熱鬧景象,然后跌入現實,寫元宵之夜詞人的孤寂與悲哀。這樣,美好的回憶中平添了一重酸楚,而有了回憶中的一絲甜蜜的映襯,現實中的悲哀又增幾分。再如辛棄疾的 《破陣子》 開篇一句“醉里挑燈看劍”,寫出現實生活中自己被投閑置散,報國壯志,難于實現的無限悲哀。然后轉以夢境抒寫自己滅金復國的豪邁理想。最后又跌轉到現實,以“可憐白發生”,寫現實中虛度年華,壯志成空的無限悲憤。在夢境中,詞人沙場點兵,陣前沖殺,大業告成,可謂雄豪無比。可是因為有了首尾兩句的襯跌,詞人的顧盼自雄就有了特別的悲劇意味。那種悲中之壯,壯中之悲,是語言難以表達的,而這樣以襯跌手法,使之見于“句之前后際”,便令人味之不盡。
上文劉熙載談到的陳與義的 《臨江仙》,上片是回憶北宋時的洛中舊游,豪英群聚,午橋歡飲,梨花疏影,清景無限,徹夜吹笛,歡情無極,下片跌落到眼前,國破家亡,盛事成空,只有無窮悵嘆而已。此間上下片的襯跌同前面所談的李詞、辛詞相近,此不再多說。我們只談上片結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劉熙載說它是“好在句外者”。這兩句寫洛中歡會的情形,所以被古人贊為“爽語”、“自然而然”。而劉熙載卻聯系上下文,別有體味,說:“此因仰承,‘憶昔’而俯注 ‘一夢’,故此二句不覺豪酣,轉成悵悒。”也就是說,詞人在悲慘現實中的這段美好回憶,正跌轉為“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的悵嘆。當年的美好,在二十年后的回想中,除了感到那情事本身的美,還會有許多復雜的情感。所以,它的語意就不覺豪酣,反而轉為惆悵抑郁了。
上一篇:境界類·意境翛遠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構思類·奇幻空靈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