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通首疏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通首疏快,實開南宋諸公之先聲。(《詞綜偶評》)作詞之家當以“一氣如話”一語,認為四字金丹。“一氣則少”隔絕之痕,“如話”則無隱晦之弊。(李漁 《窺詞管見》)
【詞例】
滿 庭 芳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解析】清真詞 《滿庭芳》 以“疏快”見稱。疏快與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對自然客體藝術處理的態(tài)度與方式,以及作品整體的藝術構思有關。劉熙載說:“北宋詞用密亦疏,用隱亦亮,用沉亦快,用細亦闊,用精亦深”。南宋只是掉轉過來。(《藝概·詞曲概》)從北宋到南宋這樣詞風的轉變,簡單地說就是從自然化到雅化。《滿庭芳》所以 “通首疏快”,就在于抒寫客觀事物的藝術處理,以及作品的藝術構思,能注意了自然化。此外,“通首疏快”也表現在上下雨闋意脈的緊密連貫。元陸行直指出:“制詞須布制停勻,血脈貫穿,過片不可斷意。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詞旨》 上)
此詞從題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可證,是作者寫于任江蘇溧水縣令時,抒發(fā)了個人失意、淪落之感。
上闋首三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從初夏的眼前風光寫起。鶯雛在薰風中長成了;梅子在雨水的滋潤中肥大了;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嘉樹的蔭影清晰圓正。“雨肥梅子”、脫胎于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 句 “紅綻雨梅肥”。“午陰嘉樹清圓”、脫胎于劉禹錫 《晝居池上亭獨吟》 句 “日午樹陰正”。這些自然風光給人以疏快的感覺。次二句 “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與前三句所寫季節(jié)相關聯。在梅雨的季節(jié)里,又地處近山的低濕地帶,潮氣濃重。為了除掉衣服的潮氣,自然要多費爐中煙火燻烤。以上從季節(jié)時光寫,體物言情卻別有神味。似寫歡快,又似寫哀愁。表達婉曲悠遠的情思。次二句 “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轉寫憑欄眺望時眼前景物。周圍一片清靜,鳥鳶都自得其樂地在空中翱翔。小橋下的流水潺潺而過。在這細微的流水聲所襯托出靜謐的氣氛中,使人進入了沉思。于是轉寫作者自己的心境,而引出了以下三句“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因為看到四周叢生的黃蘆苦竹,于是心中泛起了白居易的詩句:“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從而產生了泛舟九江,蹤跡李白的念頭。此處作一頓挫,為下闋蓄勢。但從意脈看,卻與下闋緊密連貫。
下闋的前四句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寫作者自身的遭遇。書劍飄零,有如只燕飄流在荒涼的瀚海中,寄居在屋椽下。次二句“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寫作者對宦途的感傷。且莫考慮功名利祿身外之事,只應求得長與酒杯相親近罷。用此寥寥二語就傾吐出作者心中說不盡的苦悶。寫得很含蓄,但正如劉知幾所謂:“言近而旨遠,辭淺而意深,雖發(fā)語已殫,而含意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覩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晦之時義,不亦大哉! (《史通·敘事》)最后五句“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抒寫出作者在紛擾的生活旅途中、已感到十分厭倦,斯人獨憔悴的江南倦客,已經承受不了管弦繁音促節(jié)喧鬧聲音的刺激和粉黛雜陳、清歌妙舞的困擾。所希望的是在歌筵的旁邊設下枕席,容我在酒醉之后能安然地睡上一覺罷。表現出欲擺脫世俗,超然自拔,高蹈風云之外的標致。
然而陳廷焯評此詞的藝術成就卻著眼于“沉郁頓挫,”說:“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頓挫之妙。如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上半闋云:‘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正擬縱樂矣,下忽接云:‘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纮。歌舞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時眠。”是烏鳶雖樂,社燕自苦,九江之船,卒未嘗泛。此中有多少說不出處: 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說得雖哀怨,卻不激烈,沈郁頓挫中,別饒?zhí)N藉。后人為詞,好作盡頭語,令人一覽無余,有何趣味?”(《白雨齋詞話》 卷一) 但“沉郁頓挫”、“別饒?zhí)N藉”與“疏快”并非互相抵牾。其道理就是劉熙載所說的“用密亦疏”、“用沉亦快”,主要在于全詞氣脈之精妙。氣脈精妙則自然疏快。方東樹指出:“大約詩文以氣脈為上。氣所以行也,脈綰章法而隱焉者也。章法形骸也,脈所以綑束形骸者也。章法在外可見,脈不可見。氣脈之精妙,是為神至矣。”(《昭昧詹言》)
上一篇:風格類·幽怨清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逼近大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