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越瘦越腴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蕭中孚云:“才放”四句,一句一轉,越瘦越腴。(高亮功 《蕓香草堂評山中白云詞》卷三)
【詞例】
探 春 慢
雪 霽
張 炎
銀浦流云,綠房迎曉,一抹墻腰月淡。暖玉生煙,懸冰解凍,碎滴瑤階如霰。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也知不做花看,東風何事吹散。搖落似成秋苑。甚釀得春來,怕教春見。野渡舟回,前村門掩,應是不勝清怨。次第尋芳去,灞橋外、蕙香波暖。猶妒檐聲,看燈人在深院。
【解析】 “越瘦越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辯證審美法則之一。它指的是詩歌以自然本色、平淡清癯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感情內容,這種語言是純凈無瑕,極煉如不煉,亦瘦亦腴,恰到好處的意象語言。它醇厚、優美,讀之如食橄欖,反復咀嚼而韻味無窮,達到藝術化境又使人忘其為藝術之所在,是詩歌藝術的最高境界。它來源于作家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真率的創作個性。蘇軾評陶淵明的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子由書》)、“外枯而中膏、桔淡中有意思”(《東坡題跋·評韓柳詩》)正是對這種境界的贊譽。張炎論詞講究“平易中有句法”(《詞源》),他的詞作如許昂霄所云:“淡語能腴,常語有致,惟玉田為然”( 《詞綜偶評》)。這首 《探春慢》 即達到了“越瘦越腴”的至美境界。
這首 《探春慢》 詞詠江南“雪霽”,疏淡雅致,寄托遙深,當是宋亡之后所作。詞起筆六句以工整的對仗語句點明 “雪霽”之題。“銀浦流云”狀河流解凍之景,“綠房迎曉”寫晨雪中待放的梅花,“暖玉生煙”寫陽光下水汽蒸發如玉如煙,頗傳“霽”字之神。至“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也知不做花看,東風何事吹散”情景兼備,將筆墨集中到梅花。“才放”二句謂天氣剛剛轉晴,梅花上的積雪便消融了,以至梅花似乎瘦減了一半,語淺情深,已透出惜春之意。下面的“也知”二句用問句喚起,從正面寫出惜春之情。此四句語意一句一轉,層層深入,蘊含著無限的人生感慨。沈祥龍在《論詞隨筆》中謂“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寓于內。斯寄托遙深,非沾沾然詠物矣?!弊鳛槟纤钨F胄后裔的張炎,他的詠物詞多寄托亡國之痛,埋怨東風吹落雪花,正是這種寄托之情的表現。詞人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際,過著貧賤落拓、飄泊南北的生活,而昔日的風流倜儻、榮華富貴如冰澌溶泄,全部消融,這種身世與飄搖的雪花何其相似,詞中的“東風”則是異族統治者的意象,恰如俞陛云所說:“花看句,言雪花本非花,而亦受橫風小劫,殆以自喻”( 《玉田詞選釋》)。故而有下片“搖落似成秋苑,甚釀得春來,怕教春見”的悲嘆。張炎抒寫亡國之痛的篇什悲涼之慨甚深,充滿了憤激之語。如“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高陽臺》);“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外、卻怕登樓”(《甘州》)。怕登樓,怕見飛花,怕聽啼鵑,這是身處悲劇時代張炎的心境,也是千萬遺民的心境。全詞寫景抒情,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平淡,明白如話。選擇有象征意蘊的意象寄寓著似淡還濃的秀離之悲、身世之慨,由至“瘦”而轉為至“腴”,令人玩味不已。
上一篇:風格類·雄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最為工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