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周進》解說與賞析
渺小的作家迷失于生活的無聊細(xì)節(jié)中,粗放的作家丟掉生活中的許多細(xì)節(jié),吳敬梓卻善于捕捉那能再現(xiàn)生活本質(zhì)的細(xì)節(jié),并善于運用細(xì)節(jié),把我們引入他作品中的生活。他輕輕揭開生活的簾幕,在最普通、最習(xí)以為常的生活外表下,從一個眼神、一副外貌和聲音的最微小的變化中,捕捉出一個人心靈深處瞬息即逝的念頭、一種微妙的社會關(guān)系。一些痕跡在別人眼里,并不能說明什么,但一進入?yún)蔷磋鞴P下,就呈現(xiàn)出深刻的含義?!锻馐贰肪褪怯蛇@樣的許多痕跡構(gòu)成的。夏總甲敢于當(dāng)仁不讓地“一屁股就在上席”,而梅三相和周進讓坐卻幾經(jīng)周折,“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兩枚生紅棗,其余都是清茶”,當(dāng)然每個讀者都知道單寫周進“那右邊袖子同后邊坐處都破了” 是說明著他的身份、工作特征和經(jīng)濟狀況。在吳敬梓筆下,最瑣屑的細(xì)節(jié)、動作,都有不可言傳的魅力,夏志清認(rèn)為“對王惠飯后的殘渣剩屑的逐一描寫,則是天才的一筆”(《中國古典小說導(dǎo)論》)。小說中的原文是這樣的:“次早,天色已睛,王舉人起來洗了臉,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周進昏頭昏腦,掃了一早晨?!彼^“天才的一筆”,就是指在貌似閑筆中捉著了許多“痕跡”?!锻馐贰芬簿褪沁@樣一筆一筆寫過來的。
寫完高潔的王冕放牛,就寫周進教讀,然而“周進教讀不如王冕放牛”(天目山樵評語),周進是又郁又悶,受盡奚落,王冕則天不收、地不管,怡然自樂。即使不算象征吧,也是兩種道路的對比性概括。
作者描寫了薛家集,薛家集決不僅僅是周進的環(huán)境,它本身就是作者開辟的戰(zhàn)場,作者不僅要寫士子的道路,還要寫社會風(fēng)俗喜劇。從薛家集到五河縣,不正是一片“勢利薰心”的汪洋大海么?它們與王冕的七泖湖也是對比的。
薛家集的“元老院”,聽完夏總甲關(guān)于繁忙的吃酒工作的報告后,開始議論龍燈問題,最后一項是教育,要點是從城里去聘一位先生。夏總甲見多識廣、城里有關(guān)系,周進在他頂頭上司家里教得不錯,便議定了請周先生。
這位周先生的學(xué)生都進入了學(xué),而且是和薛家集的梅三相是 “一齊中的”,然而他本人“卻還不曾中過學(xué)”,所以還是個“小友”,恰如白頭妾依然稱“新娘”一樣。所以梅三相戴著新方巾,老早就去迎接那位 “頭戴一頂舊氈帽”的小友,然而非等周進入了堂屋,方才慢慢的立起來和他相見,早來與晚起都是傲慢,前者是一種自賞,后者是一種自重,都是在顯示他“在庠”的身份。他猶自意未盡,偏偏點透“學(xué)校規(guī)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而且不停地戲弄周進,直到把“周先生臉上羞的紅一塊白一塊”才告滿足,才覺得沒浪費自己的相公身份。
“梅三相顧影自憐,得意極矣,不知天地間又有王大爺在”(臥評)。盡管王舉人王老爺出場侮辱的還是周進,但是還是讓人覺得“功名富貴寧有等級耶!”誠如《紅與黑》中西朗神父所說:“只要你閉目一想如何去奉承那些有權(quán)力的大人先生們,便知道你永遠(yuǎn)是一個失敗者?!弊钍〉氖侵苓M,不但見辱于相公、舉人,連夏總甲以及怕夏總甲的薛家集的“眾人”都是他的主人,眾人不喜歡,夏總甲嫌他“呆頭呆腦,不知道常來承謝”,周進便連受辱的機會也失去了,失了館,他便日食艱難。這絕對是寫實的,囊括了無數(shù)蹭蹬士子的辛酸。
忠厚懦弱無能的周進每戰(zhàn)必敗,生活在無望的苦海中,最后不得不抱著“癱子掉在井里,撈起也是坐”的“下井”(不是下地獄)決心,去當(dāng)記帳的去了。我們從金有余伙計的話中(斯文人怎做得這事),可以看出,當(dāng)時那個社會,在觀念上給了讀書人多么大的虛名,使他們自絕于別的謀生之路,虛名總是虛的,解決不了溫飽問題,不過,虛名后頭也搖晃著兩三顆實果,使得周進們一無所有卻又顫顫驚驚,本無再可失去的,卻終日抱著個千年古玩似的不敢輕松地吁口氣。那口氣屏了幾十年,在撞號板時滔滔汩汩地大報仇似的奔涌出來。
也是周進心誠志堅,有愚公挖山不止的毅力,終于感動了上帝。以后的路兒就順溜得像緞子似的: 中進士、升御史、點學(xué)道。周進終于掙上了“右邊袖子同后邊坐處”那兩塊光榮的補丁??上е軐W(xué)道“叉”出去的是魏好古而不是梅三相(他潛意識中也許是把魏好古當(dāng)成了梅三相),讓周學(xué)道欣慰的是簡拔了真才范進,為白頭“小友”吐了口惡氣,也算是“惺惺惜惺惺”,他還不是一闊臉就變、忘根本的輕薄小人,不像他的學(xué)生——真才范進,中舉后就瞎侃劉基是進士第三名,剛擺脫卑微地位就染上了卑污的毛病。作者始終沒有嘲弄周進,因為他沒有惡德。
然而,掩卷思之,實覺可嘆。知識分子何時變得這般呆頭呆腦、“稂不稂莠不莠”的?周進撞號板也是一種窮途淚雨,卻與窮途哭返的阮籍相去幾千里! 夸父逐日的英雄精神沉埋了,人們追逐的是“緋袍金帶”之輝煌。一個民族的精神就這樣內(nèi)在地變遷著、耗散著、沉淪著。
上一篇:《剪燈余話·聽經(jīng)猿記》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鏡花緣·唐敖》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