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媒
清刊本《鴛鴦媒》扉頁書影
清刊本《鴛鴦媒》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又名《鴛鴦配》、《玉鴛鴦》、《第三奇書玉鴛鴦》。四卷十二回。題“槜李煙水散人編次”,別題“天花藏主人訂”。煙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濤,浙江嘉興人。成書于清順治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順治刊本,藏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清□□藏板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清坊刊本,陳汝衡藏;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上海書局石印本,藏黑龍江大學圖書館;振圜小說社印行本,藏大連圖書館。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清順治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刊本,199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排印清刊本。
南宋理宗時,有一龍圖閣學士崔信,生有二女,長名玉英,次名玉瑞,二女生時,崔信之同年饋送玉鴛鴦一對。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二女倏忽長成一十七歲。
一日,崔信的兩位通家晚輩申云、荀文齊來拜謁。二生年方弱冠,才比子建,貌似潘安。崔信重其才,款留兩人在別墅中與崔信的另一晚輩呂肇章同園讀書。呂肇章資性粗鈍,愚陋不堪,行事乖張,與申云、荀文兩人意氣頗不相投,且屢被兩人譏諷,懷恨在心。時值中秋佳節,申云、荀文兩人外出閑游,恰逢一人名喚任季良,雙方互相傾慕,同飲至子夜方散。
一日,崔信請申云、荀文二生赴席賞菊,二生為任季良送行后,即前往崔家。席間,二生合作一首賞菊詞,博得眾人好評。正在歡宴之際,有一道人求見崔信,并為崔信將祖傳顧愷之的青龍畫點了睛,青龍立刻活了起來。道人向崔信乞畫,崔信慷慨應允,道人騎上活了的青龍,騰空而去。原來道人乃是火龍真人,特為救助崔信而來。
又一日,有人請申云、荀文二生往桐江一游,玉英、玉瑞二女聞得二生前去,便到花園中漫步,見了申云、荀文二生書齋中的題詩,分別和題一首,置于案頭。二生回來后,見了和詩,思慕不已。荀文特又作了四闋詞贈于玉瑞,玉英送了申云一幅羅帕。
呂肇章之父為了兒子的親事,寫書向崔信求親,崔信欲將玉英許之。玉英悶悶不樂,遣侍女彩云去請申云一會,申云外出不在,卻發現荀文與玉瑞侍女桂子在園子內私會云雨,原來玉瑞也要約荀文相會。晚間,玉瑞與荀文約會,兩人私訂終身,玉瑞將隨身佩戴的玉鴛鴦贈給荀文。申云回來后,得知崔信已將玉英許配給了呂肇章,兩人在園中相晤,凄凄話別,玉英也將一玉鴛鴦相贈留念。
時元朝攻打宋朝,南宋邊關襄陽告急,崔信擔憂國事,起草奏章彈劾奸臣賈似道誤國誤民。賈似道截下奏章,閱后大為惱火,設下一毒計,欲公報私仇。
荀文因被崔信面叱數句,借故回家離去,單單剩下申云一人。這日申云正在房內吟誦玉英送的羅帕上題詩,不巧被呂肇章聽個正著。呂肇章設下圈套,串通妓女鳳娘,約申云外出散悶,將其灌醉,竊得羅帕,飛告崔信。崔信聞言,憤怒非常。正在這時,忽有圣旨下達,命崔信前往解襄陽之圍,立即起兵,不得延遲。崔信領兵向襄陽晝夜兼程前進,欲馬革裹尸,報效國家。
申云醒來發現丟失羅帕,知道上當,幸得鳳娘資助,急急離開臨安,直奔金閶,同表兄元爾湛同住。
崔信抵達襄陽,首戰大獲全勝,第二天交戰,由于援軍未至,宋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滅。崔信被火龍真人救出元軍重圍,送到均州阮家莊,暫時住下。崔信部將汪憲,戰敗突圍,逃回京師,進謁賈似道,搬弄是非。崔信夫人及二女得知敗訊,又得知賈似道欲捉拿二女,連夜雇船,向常州逃去。當船行到一村莊時,夜遇一伙強人劫船,玉瑞及桂子被強人劫走。夫人及玉英得脫,趕到常州,卻被呂肇章之父拒之門外,只得至一尼庵避難。荀文正在此處江總制家任西席,得知崔信家眷避難至此,以為玉瑞亦至,托庵中老尼知會二小姐。玉英知道后,又將荀文誤以為申云,兩人約定夜里見面,待見面后卻知是一場誤會。荀文百思不得其解,因科舉考期已近,故只得赴京去應試。江總制的公子,終日在外游蕩,聞得庵中有一美女,將玉英劫至家中,欲納為妾。江公子正欲非禮,玉英幸得火龍真人之助,逃脫此厄。
申云聞得場期已近,乘船赴京趕考。一夜泊舟江畔,忽有強人闖至,捉住申云。強人正欲殺害申云,忽有人叫“住手”,釋放申云。原來此人正是任季良,為避官府捉拿,不得已落草為寇。任季良為申云送行,并請出玉瑞,請申云訪崔信及玉英下落。原來玉瑞被強人劫走后亦落在此處。申云受命后立即赴京,在京城遇著荀文,兩人共赴考場。申云中狀元,荀文中探花,同授翰林院學士。一日二生泛舟湖上,互相道明玉鴛鴦之事,均從對方口中得知自己心上人的下落,喜不自勝,即欲告假回去議親。
賈似道有一女,欲配荀文,被拒絕,懷恨在心,再使故伎,矯旨令荀文去剿平任季良一伙強人。荀文不得已領兵前往。到了宜興,首戰不利,幸得火龍真人相助,才得突圍而回。任季良得知荀文前來,暗通消息,里應外合,設計誅殺了賊首二人,率部投誠。荀文終得與玉瑞散而復聚,并遣散眾賊,令歸鄉耕種。荀文見其中有一老者神氣超然,細看,竟然就是崔信。原來崔信為尋妻小,離了阮家莊,路上被擄至此。荀文又驚又喜,告知其妻小下落,并送崔信與玉瑞相會。
申云亦尋到崔夫人所居尼庵,告知他與玉英兩情相悅之事,并得知玉英被人劫走,遂派人尋訪。一日申云與玉英碰巧相遇,卻不能相認。申云愁眉緊鎖,無法可施。正在兩難之際,忽有一壯士自告奮勇,仿效古之昆侖,救出玉英小姐,送回給申云。申云領著玉英母女,至蘇州荀府,同眾人團聚。荀文班師回朝,崔信將玉英、玉瑞二女正式許配給申云、荀文二生。
時國事日益危急,皇上派賈似道親自領兵去解襄陽之圍。賈似道戰敗,被貶放逐,路上被人誅殺。申云、荀文見國事已不可為,俱辭官歸隱于桐廬,不久崔信亦歸隱。一家人無憂無慮,終日傲嘯山林,逍遙終生。
上一篇:《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介紹|賞析
下一篇:《黑籍冤魂》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