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圖
現(xiàn)代·王個簃作
紙本設(shè)色
縱一○二厘米
橫三四.五厘米
王個簃喜畫瓜果植物,諸如紫藤、葡萄、葫蘆、扁豆等,在他的筆下既是作畫,也是書法的展示。筆到處無不精彩紛呈,給人以美感。其大寫意花卉,溫潤明朗,渾厚老到,寥寥數(shù)筆,而神味雋美。此《花果圖》為王個簃八十三高齡時寫意花卉之精品。
此圖由斜貫對角來布局,以黃金果配紅楊梅,在籮筐經(jīng)緯間略襯嫩綠小葉。圖右側(cè)偏上,畫家用草隸作籮筐,落筆不勻,氣勢無限,而且用筆之收放、行止、方圓、正側(cè),無不系乎氣韻,筐中楊梅盈盈,一筆而就,后垛表面細粒,嬌紅欲滴,讓觀者如品甜甜果汁,如聞馨香四溢。籮筐中的紅楊梅若密不透風(fēng),只是偶露點點嫩綠。筐外散落兩枚緊挨著的梅子。這一塊色彩鮮艷而寧重。左下角王個簃以潑墨寫枇杷葉,葉片伏仰向背,枇杷掩映單復(fù),枝干穿梭伸展,可以說生動而滋靈。在葉之處留白,尤顯意在筆先之妙。后用筆復(fù)勾則融入篆籀之法,以長鋒單毫懸肘揮運。一顆顆橙黃的枇杷用石鼓文筆法與草書相參,回旋疾轉(zhuǎn),蟠曲飛舞,蘸色揮灑,酣暢飽滿,絕不作刻畫細謹之作。此塊設(shè)色渾厚拙重。
全圖布局章法頗費經(jīng)營,絕不雜亂。密處愈密,而疏處愈疏。作者在不經(jīng)意處,通過枇杷葉間的一枚楊梅,來貫通全局,聯(lián)合上下。構(gòu)圖新穎而巧妙,并瀟灑自如,可見其功力深厚。
《花果圖》全幅注重用“氣”。畫中有兩角空白,大凡必破其一。而使不呆滯、平板,復(fù)可氣勢流走,所謂“氣口”也。圖中左上邊數(shù)行題款:“洞庭山果報豐年。”鈐以兩枚小印,而右下角一空白處,不加題,而綴以一小印,守住氣口,與左上角之印之款相呼應(yīng)、相顧盼,實為精意至極。而此是四角破去其二,則左上至右下角,浩蕩之氣流貫其間矣。至如蘊藉之意,默然情極。通過此圖我們可以看出,王個簃先生特別著意于詩書畫印四者的綜合之美。
王個簃是吳昌碩晚年的入室弟子,有人把他的畫和其師相比,認為缶廬老人狠些、辣些、跌宕些,因而磅礴淋漓,而王個簃畫的秀些、潤些、婀娜些,因而灑脫酣暢。也有人說,昌碩老人的畫有郁勃奇崛之氣,個簃先生的畫卻具爛漫秾華之象。這些區(qū)別也是必然存在的,就歷史變遷而言,師生兩人所處的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時代,生活感受不一樣,必然反映出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差異。
花果圖
上一篇:《松峰朝暉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兵車行》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