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嬌雨秀圖
現代·吳湖帆作
紙本水墨
縱七○.四厘米
橫四二.五厘米
藏梅影書屋
吳湖帆以山水畫鳴世,竹名幾為所掩,實則另有一番殊致。謝稚柳評吳氏畫竹曰:“寫新枝則生機勃勃;寫老竿則傲骨挺然;寫風竹則枝葉搖曳,簌簌作聲;寫雨竹則滿紙濕潤,沁人心田,給人以變幻萬千的清韻高致。”(《吳湖帆的眼力》)的是確評。
《風嬌雨秀圖》作于1953年,為吳氏竹幀中最具靈秀的一幅,很能代表他的畫格。他在畫題“風嬌雨秀”之后,意猶不足,在右下角“戲用東坡《卜算子》韻律”填書一詞:“一曲鳳凰簫,雨斂聲偏靜。回首云移月上時,悄舞瑤臺影。清籟隔重簾,斷夢還醒還省。幾度相思若有無,不覺春風冷。”這詞是相隔十年后題的,甚能曲曲道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吳氏十分喜歡這幅作品,交給“抱真”(吳氏夫人)珍藏于家。
全圖著筆寥寥,僅見一竿斜出,青枝微傾,水墨汪汪,那時雨過天青,涼風微拂,雨后枝濕葉重,枝下彎而彈性在,那和宋秦觀寫的“無力薔薇臥曉枝”(《春日五首》其一)之無限嬌媚不同,雨后秀竹,依然“挺此貞堅性”。濕葉疏疏,臨風搖綠,嫣然有“插花舞女,援鏡笑春”之姿。吳湖帆寫竹,由元代趙孟頫、吳鎮出,內含仲圭之勁,外被松雪之秀,寫來既無富貴氣,無嫵媚態,也無方外人的酸餡味,所謂別具一格,婉委中清格泠然。
風嬌雨秀圖
古人寫竹,多在正直、清勁、高逸、古拙、剛拔、奮發、秀挺上著意舒懷,似著眼于“嬌”字的還沒有,怕惹上嬌懶之氣,有損竹性,吳湖帆大膽破格,寫出竹子也有嬌秀的時候。
中國畫“書畫同源”,氣質好的畫必須側重于“寫”。畫竹,更是非“寫”不可,西方油畫中似乎沒有看到畫竹子的,因為油畫筆無法寫出竹葉的形和神。歷代寫竹名手如蘇軾、文同、趙孟頫、吳鎮、文徵明等無不寫得一手好字。吳湖帆書法極好,早年學董其昌,中年取趙孟頫,喜薛曜《游石淙詩序》,復攝宋徽宗瘦金體之神,后又入室米芾,遂多神俊,更以靈秀之筆作懷素狂草,別開一生面。這許許多多書法藝能,可在《風嬌雨秀》中一一窺見之,沒有如此深而廣的書法造詣,是寫不出這幅秀竹的。
是圖使用的是熟紙,易于漬墨聚水,有助于寫出風和雨,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吳湖帆也是善于取“材”的。圖中還大可看出吳湖帆的水法已達高超火候。
上一篇:《群峭碧摩天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浙東小景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