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村漁樂圖
清·樊圻作
絹本青綠
縱二八.六厘米
橫一六七.八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此圖署款“乙酉蒲月鐘陵樊圻畫”,鈐印“圻”、“會公”,另有梁清標、曹溶、王士禎、陳禧等十八家題詠。
柳村為清代梁允植居處。十八家題詠上款皆為“承篤”,據徐軌《詞苑叢談》記:“柳村在恒山之南,梁冶湄使君讀書其中,屬金陵樊圻畫《柳村漁樂圖》。”梁冶湄即梁允植,字承篤,河北正定人,官至延平知府,著有《柳村詞》。據卷后吳榷題詩:“拙宦棲遲苦不調,感時愁絕懷故土。故鄉迢遙在何處,舊游尚記門前樹。萬縷拖煙手自栽,綠蔭總在今誰主。”悉知梁允植宦游在外,因思念故鄉,故請樊圻繪此圖以寄托懷鄉之情。
柳村漁樂圖
梁允植所居之柳村,在恒山、滹沱河之間。恒山在今河北省正定縣南,柳村屬于北方的水鄉。樊圻是位長居南京的畫家,他所作此圖,顯然并非對景實寫,而是依據江淮一帶景色進行創作的,仿效趙令穰、趙孟頫的江湖平遠小景畫法,而能自出新意。
畫面描繪的江南水村,起首作河渚深處兩岸陂陀夾行,柳樹叢中房舍掩映。隨著柳村展開,坡堤逶迤入水,漁舟系泊岸邊。水面逐漸開寬,柳堤村舍漸遠,直至水天相連,無邊無涯。畫家將深遠之景橫向展開,使前后幽深的景色隨長卷一一羅列眼前,打破了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布局,與前人的江湖小景比較,雖同屬平遠法,卻顯得更加明晰親切。
在藝術表現方面,作品取景比較簡潔,突出春柳、青山、村舍、漁艇,余者從略,使“柳村漁樂”的畫題十分鮮明。柳樹的干枝和細條、山石和舟屋的結構均以工整嚴謹而又簡練準確的線勾勒,粗細、輕重、剛柔隨物而異,使物象輪廓分外明晰。在用色方面頗見大膽,青山、綠樹,明快而絢麗。這些手法,與當時流行的文人畫所追求的隨心所欲的布局、放逸的筆墨、含蓄平和的格調大相徑庭,而著意于表現春光明媚、旖旎絢爛的江南水景,這種“以造化為師”的創作態度是可貴的。
上一篇:《秋山萬木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溪山無盡圖》原圖影印與賞析